正文 第23章 明憲宗的專寵萬貴妃(1 / 3)

曆史反光鏡

曆史上曾出現過一件非常離奇的事:明朝有一對詭異的夫妻,女的比男的大19歲,姿色平庸。而男的卻把她當成了手心裏的寶,寵愛有加,甚至到了生死相隨的地步。如果發生在尋常人家倒還罷了,可當事人是大明帝國的皇帝明憲宗,女的是萬貴妃。一個比皇帝年長19歲的母親輩女人,能專寵將近三十年,地位還淩駕於皇後之上,不能不說是件奇事。

萬貴妃乳名“貞兒”,原本是憲宗祖母孫太後的宮女,很得孫太後喜歡。

公元1449年,英宗皇帝被瓦剌捉去,明朝廷在一番紛擾之後,另立英宗之弟為新帝,英宗僅兩歲的兒子朱見深被立為皇太子。

朱見深的生母周氏身份低微,貴妃之位還是英宗複位後才得到的。當此局勢變亂之際,皇帝又不是太子的生身父親,孫太後對於孫子不能不格外小心,她決定從自己貼身的宮女中選一個老練可靠的去照顧朱見深。最後她選中了萬貞兒,21歲的萬貞兒就這樣由太後的貼身宮女變成了皇太子的貼身宮女。

萬貞兒對朱見深的保護和照顧,可以說是盡職盡責的。作為一個情竇初開卻無法擁有正常婚姻的少女,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照看的皇太子身上。這時的萬貞兒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到了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以後,萬貞兒對朱見深的意義就更為重要了。

這一年,帝位穩固的景泰帝開始變臉,想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朱見深就被廢為了沂王。這時候的朱見深才隻有五六歲年紀。親生父母被囚禁,疼愛他的嬸嬸汪皇後又被叔父皇帝廢掉,隻有一個皇太後奶奶,也是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宮裏宮外到處都是景泰帝的眼目,宮女、太監們誰都不願意也不敢對他表示絲毫關心。這個小男孩兒生活得孤獨而危險。隻有萬貞兒,寸步不離地守護在他身邊。

終於,戰戰兢兢的五年熬過去了。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英宗複辟為大明皇帝。十歲的朱見深在三月又重新成為大明王朝的皇儲。

朱見深這一次當皇儲,與上次大不一樣,當時的皇帝是他的叔父,而如今換成了他的父親。可以想象,有多少馬屁精拚命地往上湊,他身邊多了很多各方麵都很出挑的宮女。然而五年的廢太子生涯,已經使他和萬貞兒分不開了。不過,這時萬貞兒跟她的小主人之間的關係,已經開始變味了。

朱見深在漸漸長大。按照慣例,青春期的皇子皇孫們可以在正式婚姻前與女人發生關係。而那些精心挑選的宮女們都承擔著這種義務。可他日久生情的對象不是小姑娘,而是一手將他養大、對他了如指掌的萬貞兒。他甚至打心眼裏希望能夠讓萬貞兒做自己的妻子。

萬貞兒這時已經30歲出頭了。不過她畢竟身在宮廷,保養得宜,比起天真稚氣的小宮女們來說,多了一些成熟的風韻。而她也非常明白,隻有朱見深才能改變她的人生。

可是,萬貞兒本人實在不具備做未來皇後的資格。她的年紀足以做太子的母親,而且相貌平平、身材寬闊、性格潑辣,沒有一點兒大家閨秀風範。

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朱見深十五歲,已經到了成婚的年齡。明英宗下令在全國範圍內為太子選太子妃。經過層層嚴格的篩選,有十二個美女入選,而進入最後選拔的隻有三人:順天吳氏、上元王氏,以及一位柏氏。她們可謂是當時大明王朝適齡少女中最優秀的人物,容顏、才品都是上上之選。按照正常規律,她們將是朱見深第一次正式婚姻中的一後二妃。

那麼,誰當未來的皇後?英宗猶豫了。他既看重吳氏出眾的才華品德能夠母儀天下,又不舍得讓花容月貌招人喜歡的王氏為妾。就在猶豫中,英宗病倒了。臨終時,他就選太子妃的事宜向貼身太監牛玉做了交代。

天順八年正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鎮逝於乾清宮。十六歲的朱見深成為大明皇帝。他冊封自己的嫡母錢氏為慈懿皇太後,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後。為皇帝兒子選擇妻子,成了兩位太後的頭等大事。

經過選擇,又聽了牛玉複述的英宗遺言,天順八年七月二十一,十六歲的吳氏戴上鳳冠,成為憲宗朱見深的第一任皇後。

吳氏成為皇後,使36歲的萬貞兒怒不可遏。她不遺餘力地在小皇帝麵前挑撥他和新皇後之間的關係。憲宗從小就對萬貞兒說的話言聽計從。更何況吳氏再怎樣聰明,也隻是尚在新婚中,對憲宗缺乏了解,說話做事自然都不可能像萬貞兒那樣恰到好處。很快,憲宗就對吳氏失去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