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張愛玲與《萬象》矛盾的曆史考察(2)(1 / 3)

秋翁給出的賬麵顯然要比張愛玲模糊的記憶更清楚,所付稿費也一目了然。從這上麵看,十一月份,秋翁確是付給張愛玲兩千元,在賬上的顯示則是付給張愛玲正月、二月兩期的稿費。張愛玲確是沒有多拿錢。問題出在“五月八日深晚,張小姐本人敲門向店夥手預支一千元”,並且“自動書一收據交由店夥為憑”這件事上,平襟亞說有張愛玲的親筆預支收據為證,而張愛玲對此說法則不置可否,再不予辯解,事情就此糾纏不清。

對此二人的紛爭,上海小報界的文人紛紛撰文予以評論。值得注意的是,眾人的著眼點均不在到底是誰拿了這一千元錢。如秋水的文章《關於張愛玲》,從愛護青年作家的立場,認為“對一個並無多大罪過的女作家,或者因為用了一千元灰鈿,而要大張撻伐,深覺多此一舉,而且把事情看的太嚴重一些。”秋水:《關於張愛玲》,《海報》1944年8月26日。柳絮《灰鈿案平議》則直指問題的核心:此事究係何方之失,局外人殊不必問此“閑賬”。……但文章不賣錢則已,既為賣錢之作,則稿費漲落,當隨市麵之升沉為調整。“言明按月千元”,第一次給稿費時,猶為三十二年之十一月廿四日,至今九個月中,米價漲若幹,物價漲若幹,《萬象》之售價又漲若幹?而秋翁先生惠付張愛玲小姐之稿費,九月如一日,似非事理之平?張小姐之灰心稿事,延不交卷者,正是人情之恒耳。柳絮:《灰鈿案平議》,《大上海報》,1944年8月30日。

另有一篇署名《灰鈿》的文章則提供了一個新的信息,針對秋翁“《萬象》雜誌曾預付張愛玲一千元稿酬,而數月以還初無一字寄來”,他說,“惟據柯靈兄言,此款張擬退回”,文帚:《灰鈿》,《力報》,1944年8月20日。似乎是說張愛玲曾拿過這一千元錢。但筆者認為此說尚不確實。因為據平襟亞言,張愛玲與《萬象》的交稿及索費之事,均由他本人親自接洽,作為雇員的柯靈並無插手此事的權力。所以柯靈之言是否屬實還不確知。

不過張愛玲對錢的看重倒是真的。她自己的文章中就曾說過,她姑姑說她是財迷。她的愛人胡蘭成在《張愛玲與左派》一文中也說張愛玲在稿費上不吃虧:她認真的工作,從不沾人便宜。人也休想沾她的,要使她在稿費上頭吃虧,用怎樣高尚的話也打不動她。胡蘭成:《張愛玲與左派》,《天地》第21期,第27頁。

“灰鈿案”發生後,一個叫啼紅的小報作者諷刺張愛玲“生意眼”,文中寫道:據出版業中人談:該貴族血統女作家,素最重視稿費,斤斤計較,不稍放鬆。各刊物向之征稿,必先論報酬之多寡:且早晚市價不同,物價漲,稿費亦隨之而漲,要求加價之瑤箋,幾每月一至;時亦親移玉趾,麵議一切,態度之認真,甚於閻閭之論買賣。啼紅:《女作家一字一金》,《力報》,1944年9月11日。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推斷,這一千元錢是張愛玲所拿而忘了歸還了呢?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曆史的一頁已經翻過,當事人也都不在人世,這些都隻能是我們事後的猜測。問題也許不會這麼表麵化。真正的原因,似乎應該追溯到小說集《傳奇》的出版經過。

三、小說集《傳奇》出版經過

據張愛玲弟弟張子靜言,張愛玲出版小說集的初衷是由於迅雨的批評文章結語的刺激。迅雨那篇《論張愛玲的小說》結語隻有短短的兩行:一位旅華數十年的外僑和我閑談時說起:“奇跡在中國不算稀奇,可是都沒有好下場。”但願這兩句話永遠扯不到張愛玲女士身上。迅雨:《論張愛玲的小說》,陳子善《張愛玲的風氣》,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

張愛玲立即決定要出第一本小說集,書名就叫《傳奇》。並在前言中交代說:“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裏麵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裏尋找傳奇。”轉引自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文彙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