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個月的研究討論,起草小組於5月23日拿出了一個《〈決議〉提綱》,隨後,寫出了一個《〈決議〉(草稿)》。
鄧小平於6月27日同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等談看過《〈決議〉草稿》後的意見。鄧小平說:決議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來。我們一開始就說,要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現在這個稿子沒有體現原先的設想。
在7月3日上午的書記處會議上,胡喬木就落實《決議》起草任務提出一個解決難題的方法:我們現在要把毛主席晚年這些思想上行動上的錯誤,同毛澤東思想加以區別,加以對照,對毛澤東思想加以肯定,對毛主席晚年的錯誤的理論和實踐加以批判。胡喬木這樣一區分,就為解決鄧小平提出的決議的中心任務找到了一把鑰匙。
7月上旬,起草小組連續三天開座談會討論,胡喬木每次都有長篇發言,中下旬又有四次談話,他逐段分析建國以來的曆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評論是非功過,尋求曆史聯係,探究深層原因,還不時聯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至資產階級革命的曆史,進行比較分析,發表了許多深邃、新鮮的見解。隨著討論和理解的深入,起草工作逐漸上路。這時,胡喬木不僅修改稿子,而且親自起草重點段落。“文化大革命”十年這一段,從頭到尾是由胡喬木寫成的。
7月22日,胡喬木給鄧小平寫信,彙報決議寫作的進度。信中寫道:“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我和鄧力群同誌已經開始重寫,希望在本月底至遲下月初能以新稿送上。”到8月初,印出一個稿子接近完成的稿子。又花了一個月的工夫,完整的決議稿寫出來了,名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1980年9月10日未定稿)》。
9月10日未定稿發給各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9月21日,胡喬木在這個座談會上對未定稿中的幾個主要問題,主要是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正確評價“文化大革命”,針對黨內的不同看法,作了詳細的分析,強調了決議稿中的一些重要論斷。胡喬木對9月10日未定稿估價較高,他說:“這個稿子,我也說不上是第幾次稿子了,一些主要的骨架,大概就像現在這個樣子了,要作很大的變化,實在說我也變不出來了。經過大家交換意見,現在的寫法跟原來的想法確實有了很多的變化。有許多問題,在黨內也好,黨外也好,爭論是很尖銳的。”事實並不如胡喬木估計的那樣,對決議稿後來又幾經討論,吸收了許多意見,胡喬木終究也還是變了出來。
5.四千人大討論和中央高層人事變動
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曆史決議稿組織全黨四千名高級幹部進行討論。四千人討論從10月中旬先後開始,持續了一個月多,到11月下旬結束。討論情況不斷用簡報、快報和手寫的情況彙報,迅速及時地反映到起草小組,反映到黨中央。
關於毛澤東同誌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仍然是討論的熱點,爭論的焦點。四千人討論中有許多好的意見,但也有不少比較片麵以至極端的貶低或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言論。鄧小平看了四千人討論的部分簡報,於10月25日找胡喬木、鄧力群談話。他堅定地表示:實事求是地評價毛澤東同誌的功過,肯定並且繼續堅持毛澤東思想,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讓步。如果不寫或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都不如不做。
四千人大討論的另一個熱點,是要求把粉碎“四人幫”以後四年這一段寫到《曆史決議》中去。認為這樣做,有著最重要、最直接、最現實的意義,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許多同誌在發言中說,華國鋒在粉碎“四人幫”中有功績,頭兩年揭批“四人幫”反革命罪行,清查“四人幫”反革命幫派體係,基本正確,成績很大。但總的說來,華國鋒和當時在中央工作的其他幾個同誌,仍然承襲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套理論、方針、政策和口號,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以及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上,都有錯誤。與會同誌揭露了華國鋒堅持“左傾”錯誤的許多重要事實,對他的思想作風也提出許多批評。許多同誌認為,從各方麵看,華國鋒同誌不宜再擔任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
鄧小平在10月25日同胡喬木、鄧力群談話時明確表態:“很多組要求把粉碎‘四人幫’以後這段補寫上去。看來,這段勢必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