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1 / 2)

1949年春,國民黨之政局若風霜槁木,不可收拾。高官大賈紛紛執起細軟逃出大陸。

其時,胡適之曾經跟老友邵洵美討論過去留的問題。胡說,如果邵願意走,他可以為他預留兩張飛赴台北的機票。隻是,邵洵美拖兒帶女的有一大家子人口,單純走了邵洵美、盛佩玉這一對半老的夫妻,無甚意趣,便婉言謝絕了。另外,令邵洵美難以割舍的,還有那個經營了十數年的時代印刷廠,以及那台德國造影寫版印刷機。沒有了這些家當,他即使跑到了寶島台灣,隻怕也隻能捱窮日子。

葉公超聽說了邵洵美的為難,竟然很有本事地說服海軍部的一個熟人,用軍艦將邵家全家以及邵洵美的那台寶貝影寫版印刷機一並運抵台灣。不過,其時邵洵美已經跟過去新月社的另一員驍將羅隆基做過一番長談,他的想法又有了重大的改變。

其實,羅隆基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即積極地投身於政治,他是堅決的抗日救亡派。1941年,羅隆基與著名文人梁漱溟、章伯鈞、儲安平等人,創立了“中國民主同盟”。抗日戰爭勝利後,羅隆基全力從事民主運動,他在重慶、南京和上海期間,與周恩來、董必武等來往甚密,得到他們的許多鼓勵和幫助,在重大問題上和中國共產黨密切合作,為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鬥爭。羅隆基與中共高層的關係,邵洵美心裏是有底的。羅隆基一番深談,給邵洵美仔細解釋了中共與知識分子廣泛合作之政策,使得邵洵美頗為坦然。他開始平靜地等待上海的解放。

1949年5月24日,上海終於解放。初次劃定成分時,邵洵美被定為“工商業主”,屬於政府大力團結的對象,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下半年,夏衍來訪。夏衍跟邵洵美舊情前麵已述。當年,夏衍自日本遊學歸來窮困,邵洵美曾出500元買下夏衍無人問津的書稿,助其走出困境。1949年時夏衍已貴為上海市委宣傳部長,他一則因公,為邵洵美出版毛澤東《論持久戰》英譯本一事,代表政府感謝他;二則也是懷念舊情,拜訪故人的意思。

故友閑聊中,夏衍了解到邵洵美的時代印刷廠開工不足,生產難以為繼。正好當時的新華出版社新進入北京城不久,旗下成立了新中國第一畫報《人民畫報》,籌辦人就是當年在《時代漫畫》編輯部做過的胡考、丁聰二人。胡考任《人民畫報》副總編輯,具體人員的招聘與技術設備的選購,則由丁聰一手負責。夏衍把邵洵美的情況向胡、丁二人談了。丁聰對於邵洵美的時代印刷廠豈有不滿意的?當下,丁聰即代表《人民畫報》南下與老東家邵洵美洽商收購事宜。

後來,邵綃紅在《漫畫搭橋》一文把丁聰回憶的收購過程寫了出來:“解放後我回到北京,那時共和國還沒成立。國家缺少人才,也缺少設備。文化事業要辦,廖承誌是負責這方麵工作的,要在北京成立新華印刷廠,辦《人民畫報》。他知道邵洵美的時代印刷廠的影寫版印刷設備非常好,就決定收購那工廠,派我去上海和你爸爸談。我住在上海大廈。你舅舅盛毓賢是時代印刷廠的經理,他很精明,代表你爸爸和我談判,提出的要求是,那套設備的售價按當時買進的美金原價,並且要以美金折算。我們不同意。眼看美金彙價天天上漲,最後隻好同意。我拎著兩隻裝滿現鈔的箱子到上海。……為了編《人民畫報》,找了胡考。胡考當年也是常在‘時代’各種刊物發表作品的,他畫漫畫,也寫文章,他可是正式美術學校畢業的。……後來你們家搬來北京,住在景山東大街,我和胡考一起來拜訪你爸爸。你爸爸這部印刷機為印《人民畫報》確實起了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