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盧伊波爾德學校的惡劣環境更加鍛煉了阿爾伯特,促進了他的早熟。用他本人晚年時的說法是,他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
雖然作為盧伊波爾德中學的學生,他鮮為人知,毫不出眾,但他的確已成熟到可以迎擊命運的挑戰了。
他自己作出了離開盧伊波爾德中學、離開德國,到意大利去和家人團聚,再求發展的大膽決定。
離開盧伊波爾德中學,阿爾伯特絲毫沒有留戀的感覺,相反,卻有一種脫離苦海、逃脫羅網的快感!
令人感到意味深長的是,即使是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以後,也竟然沒有一個盧伊波爾德中學的夥伴談到和他的同學情誼;更沒有一個老師宣稱曾為培養這位著名科學家而作出了貢獻!
事實上,盧伊波爾德中學的教師們早已忘記了在他們教過的學生中,有一個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而多年以後,愛因斯坦回憶他在盧伊波爾德中學的求學生涯時,談到唯一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那位文學課教師盧埃斯。
他認為,在所有的盧伊波爾德中學的教師中,隻有盧埃斯使他受益最深:這位老師喚醒了他對德國古典文學的興趣。
在愛因斯坦受聘擔任蘇黎世大學教授後,途經慕尼黑時,他忽然產生了拜訪這位他一直懷念和尊敬的教師的想法。
可他隨即發現,這位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師已經記不清他這個學生了。
老師也絲毫沒有因這位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學生的來訪感到榮幸和驕傲。相反,卻對學生反複表示的感謝和來訪的目的深表懷疑,用一雙昏花的老眼,不信任地盯著愛因斯坦。
後來,愛因斯坦自己回憶這件事情時說道:“他準是在想我可能要跟他借錢。”
說完,他笑了,然而在他的笑聲裏,更多的是遺憾和心酸!
列車緩緩駛出車站,奔向意大利。
在窗外,慕尼黑那些數不盡的教堂尖頂和高樓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偶爾,還可以看到街上正步前進的帝國的軍人們,看著他們大張著的嘴,可以想象出,口號喊得十分雄壯、威嚴!
很快,慕尼黑在阿爾伯特的眼簾中消失了,伴隨著一串串令人心酸的回憶……
別了,盧伊波爾德學校!
別了,慕尼黑!
別了,德意誌!
但願下次再見到你的時候,你能夠多給人一點美好和溫馨!
列車飛馳,汽笛長鳴。阿爾卑斯山由遠及近,迎麵而來。
阿爾伯特打開車窗,遠遠望去,啊,山是多麼的綠,水是多麼的清。一群長著黑白相間皮毛的乳牛,在藍天綠地中悠閑地走著,多麼自在,好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
帕維亞車站到了。
海爾曼老早就在車站等候了。父子倆在站台上一見麵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引得不少人注目觀看。
海爾曼告訴兒子,帕維亞以及周圍地區的德語學校隻收1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繼續求學,還要再想辦法。
而阿爾伯特則十分鄭重地告訴父親,他打算放棄德國國籍。
父親看著阿爾伯特略顯清瘦的臉,疼愛地說:“你先在意大利玩幾天吧,休息一下,然後再說上學的事情。”
自由,這下子阿爾伯特可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自由!
他到圖書館去閱讀大量的物理和數學著作,古代的,現代的,懂的,不懂的;閱讀歌德和席勒的詩歌;到博物館去欣賞米開朗基羅的繪畫和雕塑。在羅馬的圓形大劇場裏,阿爾伯特高聲朗誦著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詩句。
而更多的時候,他獨自在意大利美麗的山水之間漫遊。
在熱那亞,他享受到大海和濱海人澎湃洶湧的熱情。他們用動人心魄的鄉村音樂向所有遊人敘述他們生活中的艱辛和歡樂!
有時,他好像從一個旅遊者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不知道是什麼時間,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隨便坐在一塊岩石上或者是一個樹樁上,凝神沉思。有時,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好心的人們擔憂地望著這位少年。可是,他們走近時,卻看到阿爾伯特的臉上掛著微笑,一種發自內心的愜意的微笑,一種享受著自由思想的微笑!
顯然,人們的擔憂是多餘的!
兩個月的漫遊和自由思想,“成果”顯著。一篇《關於磁場中的以太的研究現狀》的論文正式完成。
這是愛因斯坦一生當中寫下的數以百計的科學論文中的第一篇。在滿滿五頁的格紙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工整清秀的小字和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式。
盡管文章中還充滿著一位16歲少年的稚氣,題目也顯然過大,可這是一位世界級科學家邁出的探索的第一步。他已經在磨礪他的科學之劍了!
可是,父親和叔父兩人經營的電器行卻不像在給遠在慕尼黑的阿爾伯特的信中所描述的那樣興旺和樂觀。
顯然,父親為了安慰兒子而撒了謊。實際上,工廠的經營始終也不景氣。眼下,就更是再度麵臨破產的邊緣。
一貫開朗而樂觀的海爾曼,在生活的重壓下,脾氣也變得急躁起來,他粗聲粗氣地對漫遊歸來的兒子說道:
“把你哲學上的胡思亂想統統扔掉,想辦法學一點有實際作用的東西,爭取念個大學,將來當個電氣工程師。我的工廠還等你來工作呢!”
這是阿爾伯特從小到大,父親對他僅有的幾次措辭嚴厲的談話中的一次。
阿爾伯特一下子從自由的思想中回到了冷酷的現實世界!
能吃上飯,是第一位的!這個普通的道理任何人都懂,更何況是阿爾伯特。
雅各布叔叔出了一個主意。
在瑞士的蘇黎世,有一所聯邦工業大學在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它規定,凡是年滿18歲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均可報考。
這就使阿爾伯特避開了沒有中學畢業證書的障礙,至於年齡的問題,可以通過考試成績來彌補。對這一點,雅各布叔叔深信不疑。他了解阿爾伯特的物理和數學功底絕不亞於一個正式的大學生!
為了安慰父母以及從小就喜愛他的雅各布叔叔,阿爾伯特晚飯後就躲進了房間。他要有所表示!
第二天,阿爾伯特把一篇題目為“我的未來計劃”的文章,準確地說是“決心書”或“軍令狀”交給了父親。
這篇文章有幸保存下來,今天在瑞士阿勞州的檔案中可以看到文章的原件:
我的未來計劃
幸福的人對現狀太滿足了,所以不大會去想到未來。此外,青年人則致力於構想一些大膽的計劃。而嚴肅認真的青年人自然想要做到使自己尋求的目標概念盡可能明確。
我若有幸考取,就會到蘇黎世的瑞士聯邦工業大學去讀書了。我會在那裏呆上四年,學習數學和物理。我想象自己成了自然科學中這些部門的教師,我選擇了自然科學的理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