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聽了他的回答,從講台上走了下來,一麵驚奇地望著富蘭克林,一麵拍著他的頭說:

“貝恩(富蘭克林的昵稱),你真聰明,努力學吧,你今後會有出息的!”

天生聰明加上後天刻苦使小富蘭克林成績進步很快,不久便由入學時的中等生一躍變為班中的優等生,又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由一年級跳到了三年級。一天,媽媽正在廚房裏忙著,小富蘭克林從外麵跑了進來:

“媽媽,今天我又得了一個100分。”富蘭克林興奮地告訴媽媽。

“是哪一門課呀,我的貝恩?”媽媽站起身笑著問。

“拉丁文。”富蘭克林回答說。

“這門課也許很容易吧?”媽媽故意逗他。

“不,媽媽,我費了很大力氣才得來的。湯姆才得了70分,索亞也才得了85分。”

“可是——媽媽,我的算術卻沒有及格。”富蘭克林低下頭紅著臉支支吾吾地說。

“怎麼沒有及格呢?也許你下的工夫不夠吧?”媽媽問道。

“也許——是這個原因,我把時間都用在看其他的書上了,”他接著說,“媽媽你別著急,我一定會趕上的。”

或許是由於興趣所致吧,富蘭克林在算術這一學科上花的時間很少,成績自然不能令人滿意,但他的其他學科的成績卻很優異,幾乎都是班中的頭一名。這是因為他小時候便接觸了社會科學方麵的書籍,並且對此興趣很濃,上學後也把多半時間用在閱讀這方麵的書籍上,而很少演算數學題。然而,這個堅強又極要強的孩子是不能允許自己的考試卷上出現兩次不及格的,於是,他把這張考卷狠狠地夾在書頁裏,下決心一定要把數學趕上去。

正當他更加專心致誌地撲在書本上一道道地攻克這些頑固的數學題的時候,命運卻突然打破了他那天真的願望。由於家中孩子非常多,而且一天天長大,一個小商人家庭簡直無力承受那麼重的經濟負擔,富蘭克林放學回家常看見媽媽悄悄地歎息。

“媽媽,你怎麼了?”富蘭克林關切地問。

“沒怎麼,看書去吧,好孩子。”媽媽馬上又微笑著對他說。

但富蘭克林深深地感到那微笑是很艱難的。他明白家中的境況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看到媽媽從早到晚沒有一點空閑地為他們奔波,而父親也被店務緊緊地纏著,沒有喘息的機會。家中是那麼困窘,而在這種情況下,自己上學又花了很多錢,富蘭克林總有一種深深的內疚之感。

“爸爸,我不去上學了,在家裏我也可以讀書,而且,我還可以幫你們一些忙。”一天富蘭克林突然對父親說。

約瑟夫婦一下被兒子這突如其來的話震住了,他們明白富蘭克林是在為家中的困境而焦慮。能讓自己的孩子從此離開學校嗎?不能。作為父母,他們決不能這樣做。

“貝恩,你不要胡思亂想,你的成績很好,千萬不要放棄,”約瑟在沉默中開口,“即使你今後不念大學,現在也要學一些必要的知識。我想把你送到另一所技工學校去,如果你不反對。”

就這樣,隻在教會學校讀了一年書的富蘭克林又進入了技工學校。那兒學製很短,又可以學到一些很實用的技能,這對他從事商人職業是很有用的。

這所學校是當時很有名的喬治·布朗納先生辦的。他經驗豐富又善於教學管理,學校辦得很出色。他有一套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再加上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很快小富蘭克林的成績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天,約瑟從鋪裏回來,發現餐桌上放著幾幅清晰漂亮的書法作品,並且每幅的下角還寫著“本傑明·富蘭克林”幾個小字。約瑟看過後很是吃驚,他沒想到兒子的長進這麼快。於是,他高興地和妻子商量,決定獎勵給富蘭克林一個新書包。從此富蘭克林也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一樣背起一個很漂亮的書包上學了。

在富蘭克林10歲的時候,他的哥哥約塞亞成了家。這樣的事對別的家庭來說也許是很令人高興的,然而對約瑟一家特別是對富蘭克林來說,則是一個很意外的打擊。因為按當地習慣,約塞亞結婚後便可以離開家到外麵獨自謀生去了。約塞亞的手藝是老富蘭克林傳授的,現在他走了,約瑟頓時像丟失了一隻手臂似的。想雇工又拿不出一分錢,這件事急得他愁眉不展、坐臥不寧。最後沒辦法,他終於把富蘭克林從學校裏接了回來。

在富蘭克林的一串串眼淚中,他的學校生活便從此中斷了。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打擊是很大的,何況又是酷愛學習的富蘭克林呢!那美妙而充滿誘惑的時光一下子失去了。昨天他還有那麼多斑斕的夢想、那麼多熱切的希冀,而這一切真的要像肥皂泡一樣一個個破滅了嗎?等待自己的是什麼呢?難道自己真的要做一個庸俗的小商人嗎?為什麼自己要讀點書竟這麼難?自己和父親一樣也曾是深信上帝的,並且每個禮拜天都向上帝虔誠地祈禱,但這個時候上帝為什麼不向他伸出偉力無邊的手呢?富蘭克林躺在床上,幻想著眼前會出現上帝那個神聖的微笑,然而他看到的隻是慘淡的夜空,聽到的隻是震耳的海浪的撞擊聲。

製蠟燭是一項非常令人厭煩的工作,除了製燭模、裝燭芯、灌燭液這些單調枯燥的程序之外,再也學不到任何一點有用的技能。而這個時候富蘭克林想得到的並不是一種謀生的本領,他渴望的是學習新知識。現在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已被一個沉重的套子套住了,勒得他喘不過氣來。這時他突然想到他的哥哥約塞亞,他不是不願做一個低俗的小商人,而悄悄地逃出海了嗎?自己為什麼不走呢?但很快又把這個念頭打消了,因為他又想到了約塞亞走後父親的惱怒和母親的不盡的思念與傷心。富蘭克林不願給父母親帶來更多的痛苦,於是這種痛苦隻能留給他自己。他整日裏憂心忡忡、悶悶不樂,時常站在海邊呆呆地向遠處眺望。

父親最了解兒子沉重的心事,他擔心富蘭克林會鬱悶出病來,更擔心他像約塞亞一樣離家出走。貧困總會給無辜的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命運。父親便常帶著富蘭克林到街上去散步,領他到各行各業的手藝人那兒去觀看他們高超的技術,希望富蘭克林能愛上它們,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行。他們從細木匠那兒來到磚瓦匠的工地,從銅匠那叮當的鋪子來到鐵匠的爐旁,然而小富蘭克林始終連連搖頭,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因為這和製燭業沒多大區別。

父親的願望雖然沒有實現,但卻養成了富蘭克林的一個良好習慣——仔細觀察。受那些工匠的影響,他開始留心他們嫻熟的操作,留心每一種工具的用法、每一種器具的拆修,即使一個螺絲釘的使用他也牢記在心。這種仔細觀察使富蘭克林嚐到了許多甜頭:家中的一些機器壞了,一時找不到工匠,富蘭克林就自己動手來修,而且效果居然很好,有時候,創造的欲望還讓他為自己和妹妹製造一些有趣的玩具,這令鄰居和家人驚歎不已。

突然的輟學結束了富蘭克林的校園生活,但絕不可能阻止他學習的腳步,相反使他對知識的渴求更加強烈了。他把手頭的零錢都用來買書,每買回一本書都仔細反複地去讀。當他讀了《天路曆程》之後,頓時被那種莊嚴聖潔的宗教情緒感染,於是他便開始搜集約翰·班揚的作品。許多單行本的小冊子他都想方設法買到手。後來為了買柏頓的《曆史文集》,又不得不遺憾地把它們賣掉了,就這樣通過賣舊書買新書的辦法,富蘭克林又學到了許多的知識。

富蘭克林在自傳裏提到,在那個時候他讀過普魯泰克的《英雄傳》。這本書裏描寫了古希臘、古羅馬那些英雄的偉績。屋大維、愷撒、安東尼、阿伽門農這些英雄的崇高精神、偉大魄力、獨特個性都使他無比敬仰,在閱讀的同時,他心裏也萌發了成為英雄的願望。他還說,讀這本書,他花的時間是最多的,但他認為很值得。另外笛福的《論計劃》和馬太博士的《論行善》也引起他極大的興趣,這些書對他以後許多觀念的形成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717年的一天,富蘭克林正低著頭包裝蠟燭,突然父親高興地從外麵走了進來。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富蘭克林,”父親神秘地說,“你又有機會讀很多書了。”

“為什麼,父親?”富蘭克林疑惑地問。

“你哥哥詹姆士馬上要來這兒辦印刷廠,我打算讓你到他那兒工作,”約瑟說,“這樣你便有機會讀書了。”

“是嗎?爸爸,那太好了!”小富蘭克林一下子興奮起來。

不久,詹姆士真的從英國回來,在波士頓開辦了一家印刷廠。約瑟讓富蘭克林馬上從師於兄長並按規定簽好師徒合同。富蘭克林的悟性使他很快熟悉了自己的業務,對於這項工作他是很滿意的,因為這的確可以讀到一些書。更令他慶幸的是許多工友大都也愛看書,每人也都還有一些藏書。這樣富蘭克林便經常從他們手裏借書來讀。對於這些書他是很愛惜的,從不隨便把書弄破,書一借到手就用油紙包好,然後馬上連夜趕讀,第二天一早就把書匆匆送回去。有時一讀就是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