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穆說阮玲玉:“你是一個太好的好人。”好人難做,難就難在心軟,對情人,阮玲玉心軟,分手後還給生活費;對追求者,她也不願意丟棄他們的情書。阮玲玉是分明的。她對你好,好就好到底,掏心掏肺,所以她的朋友都知心;她對你冷漠,也冷漠到底,不複妥協。阮玲玉因為太好,所以格外禁不住別人對她好。她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隻可惜,這個世界給她的回報太晚。據說,阮玲玉在拍《香雪海》時,在浙江普陀山出外景。舍身岩上,阮玲玉曾聆聽費穆對於“舍身”的解釋:“舍身就是自殺。自殺固然痛苦,可是不正常地活著更加痛苦,有人有勇氣痛苦地死去卻沒有勇氣痛苦地活下去。能痛苦地活下去需要更堅強的意誌。而痛苦地死——自殺,有時像一顆炸彈,一座火山,能使活的人驚醒,使整個社會震動。”
阮玲玉死後,備極哀榮,輿論風向突轉。她的消息占滿了上海的大小報紙,她的電影藝術,獲得幾乎一致的高評價,評論家公推她為“中國電影圈內最有成就”的女演員。聯華公司為她舉行公葬,三天內來了10萬人,送葬群眾多達30萬。眼淚、鮮花、遺照,一片淒然。不少忠實粉絲聽聞阮玲玉去世,“五雷轟頂”,以死相隨的不乏其數。上海戲劇電影研究所的項福珍女士,吞鴉片殉葬;杭州女影迷張英美,服毒自盡;還有許多少女,也紛紛自殺,緊緊追隨阮玲玉的腳步。她們留下的遺書,大同小異,歸根到底一句話:阮玲玉死了,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阮玲玉生前最看重名譽和她的電影事業,在一切因為私人生活和輿論的壓迫幾乎崩塌時,她選擇了結束生命。可恰恰是在她死後,她所追求的一切,前所未有地達到了最高峰。可是,斯人已去,一切還有什麼意義呢?
阮玲玉死後,張達民依舊荒唐。他公開了阮玲玉給他的所謂“情書”,還接受一家香港電影公司的邀請,拍了一部反映阮玲玉生平的電影《清淚》,張達民在片中演他自己。結果片子拍出來,血本無歸,張達民受不住輿論壓力,逃離上海。據說,張達民活到32歲,死於肺病。張達民還出過一本書《我和阮玲玉》,披露他和阮玲玉的種種,但他終究為阮玲玉守住了一個秘密:她是傭人的女兒。這是阮玲玉生前最怕人知道的一件事。在她死後,張達民死守這個秘密,一直到去世。
阮玲玉死後,唐季珊還是過自己的日子,沒有殉情,似乎也沒有過多的懺悔,繼續自己的情史。但他到底遵照阮玲玉遺書中所寫,照顧了阮母和阮玲玉養女的生活。唐季珊視阮小玉為己出,後將其改名為唐麗珍。唐麗珍得阮玲玉蔭庇,讀書進學,在中西、啟秀女中都待過,畢業後被唐季珊送往泰國,後與西貢銀行的經理俞鄂斌結婚,生活幸福。阮玲玉的母親,也一直由唐季珊供養,唐季珊離開上海後,阮母寄居親戚家,但其生活費唐卻每月不斷,一直到1962年阮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