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9(1 / 3)

阮玲玉去世後,很多人憂傷不已,但也有人因為偶像的力量,走上電影之路。最著名的例子是李綺年。1932年,17歲的廣東女孩李楚卿,為了麵見她的偶像阮玲玉小姐,離家出走,到上海生活一年。居留滬上,她每日所做,也隻是看阮玲玉和聯華公司的電影。而後,她回到南方,20歲時加入了香港大觀影片公司,改名為李綺年,主演《昨日之歌》,開啟了自己的銀幕生涯。

李綺年外貌與阮玲玉有幾分相似,常年觀摩阮玲玉的電影,又使得她在表演上,也依從阮玲玉的路線,從而又找到了幾分神似。形神兼備的李綺年,很快就接收了阮玲玉的粉絲和新觀眾的追捧,成為阮玲玉第二。1935年,李綺年和粵語片白馬王子吳楚帆聯袂出演《生命線》,更是紅上加紅,榮登“南國影後”寶座。隨後,香港導演關文清,為李綺年“量身定做”了一部《人言可畏》,直接讓她演阮玲玉。這正是李綺年的強項,她投情入戲,幾乎以假亂真,許多人看了,直說:“活化了阮玲玉,仿佛她又還陽到了人間。”李綺年的演藝路,從此一帆風順,30年代後期,她幾乎稱霸粵語影壇,拍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紅得一發不可收拾。後來,李綺年又北上上海演片,贏得不錯的口碑。不過,在演技上,李綺年始終對自己的偶像阮玲玉亦步亦趨。《紅樓夢》裏有雲,晴有林風,襲乃釵副,意思是,晴雯和林黛玉有點像,襲人與寶釵有相似之處,那麼,在民國的上海影壇,李綺年則可以說是阮玲玉的“副本”。

李綺年不但受阮玲玉感召走上影壇,外貌、演技驚人相似,就連她的感情生活的模式,也仿佛從阮玲玉那裏拓本而來,儼然悲劇。李綺年當年從上海回鄉之後,負氣離家出走,流浪澳門。當她看到報紙上刊出阮玲玉自殺的消息,頓時覺得生無可戀,毅然投海自盡。哪知她大難不死,被一個男子救回,兩人結為伉儷。結婚後,李綺年才發現自己墮入魔窟,這個男子是個賭鬼。欠債後,李綺年被抵押到妓院。在煙花柳巷,李綺年認識了富商莊某。莊某迷戀她的美色,搭築香巢,金屋藏嬌,但莊某逢場作戲慣了,李綺年忍受不了,便投考電影公司,從此走上影壇。

李綺年成名後,莊某不失時機地跑出來,扮演了“張達民第二”的角色,好在電影公司不予理會,李綺年照常拍片,終於渡過難關。後來,李綺年在一次宴會上,認識了林修文,他是《與妻書》作者、黃岡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的堂侄。兩人你來我往,一見如故,情愫暗生,許下終身。抗戰爆發後,李綺年鼓勵林修文棄商從軍,哪知林修文一去不回,於抗戰勝利前夕犧牲。再後來,遭受重大精神打擊的李綺年,草草地跟一個叫黎化的男人結了婚。哪知道黎化劣跡斑斑,糟糕透頂,根本不是她想要的那個人,李綺年萬念俱灰。1949年,李綺年帶團下南洋演出,票房大敗。1950年11月12日,香港《華僑日報》刊登消息:“香港第一位電影皇後李綺年,於11月4日在越南服食安眠藥自殺逝世。”據說在臨死之前,李綺年對人說:“我的一生像我崇拜的阮玲玉一樣苦,就連最後嫁的丈夫也像阮玲玉的丈夫張達民。”?一個悲劇,兩重描畫,李綺年用自己悲苦又藝術化的一生,演了一出悲劇,叫阮玲玉。

陳燕燕是聯華一手培養起來的女星。她與阮玲玉的緣分,延續一生。1930年,14歲的陳燕燕參與了阮玲玉主演的聯華公司開門影片《故都春夢》,她演一個姨太太,縱然表演生澀,但她還是借著伯樂導演孫瑜的器重,敲開了影壇的大門。40多年之後,身在台灣的陳燕燕,收到了關錦鵬的邀請,傾情出演電影《阮玲玉》,她在片中演她自己——作為曾經在阮玲玉身邊徘徊過的後輩演員,陳燕燕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阮玲玉的哀思。陳燕燕身上有種喜氣,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出道的女演員中,陳燕燕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善始善終的女演員。但就演戲來說,陳燕燕並沒有被身上的少女習氣束縛,而是一再突破自我,悲劇正劇樣樣來得,所以她一輩子都有戲演。阮玲玉曾預言:陳燕燕是唯一會“奪走她半壁江山”的女孩!果不其然,到了40年代,陳燕燕就躋身中國影壇的“四大名旦”,隻

是,阮玲玉沒有機會看到陳燕燕走那麼遠。

陳燕燕出道時,以一種少女的嬌俏氣質走紅。陳燕燕算不上絕美,一雙吊梢狐狸眼,鼻子不算高,但好在她塗上口紅,眼神定定地沿著45度角朝上看,靦腆地笑著,竟也能惹人憐愛。其實,從中國電影造就出女明星以來,女明星們的走紅,未必需要端正的美,而是求諸於一種特色,一種讓人過目不忘的魔力。阮玲玉的魔力,在她的一雙帶笑又含淚的眼;胡蝶的魔力,是她的酒窩;徐來的魔力,是她的尖下巴;王人美的魔力,是她黑黑的皮膚,微微凸起的嘴……陳燕燕的魔力,則在於她左邊嘴角上的一顆美人痣。陳燕燕有一張難得的“電影臉”,她有“狐相”,極具可塑性,笑起來天真無邪,皺起眉頭來,又瞬間苦大仇深,眼睛一拉,嘴角上揚,她又變成一個內心複雜的“壞女人”。

陳燕燕一生的表演譜係跨度很大,《故都春夢》裏,她演姨太太;《南國之春》裏,她化身一個哀怨少女,並因此得到“南國乳燕”的雅號;而後她又演了《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暴雨梨花》。1934年,孫瑜導演左翼陽剛係電影《大路》,陳燕燕柔情出演,並獻唱《燕燕歌》。30年代後期,陳燕燕年紀漸長,戲路也開始有所轉變,她演了許多苦情女子,且大都為經典角色,比如《雷雨》裏的四鳳、《琵琶記》裏的趙五娘、《白蛇傳》裏的白素貞。在“後阮玲玉時代”,陳燕燕一躍成為上海灘知名的悲情女星,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在續寫阮玲玉的銀幕神話。

陳燕燕在她的“小鳥時代”就擁有影迷無數。據說,一個北平女學生是陳燕燕的忠實粉絲,為了見陳燕燕一麵,偷偷離家出走,遠赴上海,找尋半月,終於找到陳燕燕。見麵時,女影迷為陳燕燕在電影中的劇中人物所感,抱住陳燕燕放聲大哭。陳燕燕熱情款待了她,還為影迷買了回程的車票。更有加拿大影迷終身都是陳燕燕的鐵杆粉絲,收藏陳燕燕的照片無數,去世前,她把這些照片一分為二,一半寄給陳燕燕,一半隨自己深埋地下。

張愛玲自稱最喜歡的女星便是陳燕燕。想來,張才女可能正是喜歡燕燕演戲的哀頑與冶豔。電影裏的陳燕燕,是上海灘歌舞散場後的一片粉底,落寞的浮華,充滿了故事,尤惹人憐。她也像月份牌上的美女,隻是臉龐有兩行相思淚,人世間那許多割不斷、舍不掉、忘不了、追不回的癡怨情感,都在她的表演中得以詮釋。1947年,桑弧與張愛玲聯手合作電影《不了情》,張才女點名要讓陳燕燕出演苦情女一號廖家茵。那時候陳燕燕剛生完孩子,體重降不下來,裹著一襲黑衣,苦大仇深。片子上映後,張愛玲不是十分滿意,又把這部電影改成小說,等於重寫一遍,改名《多少恨》。

1949年之後,陳燕燕南下香港,和丈夫自組公司,演戲多走少婦路線。50年代後期,陳燕燕去台灣拍片,屢屢斬獲大獎。1981年,陳燕燕定居台灣。1988年,72歲的陳燕燕出演紅遍兩岸的電視劇《昨夜星辰》,演技精純,令人感歎。1991年,陳燕燕來上海拍《阮玲玉》,仍受到追捧,隻不過,她是以《昨夜星辰》裏的周媽媽這一形象博得年輕觀眾的喜愛。陳燕燕說:“時光過得真快,一轉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回想我過去雖然主演過無數叫座的影片,然而年華不再,終究要化絢爛為平淡,我是很苦澀地才漸漸接受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這一事實的……”

陳燕燕是家中的獨生女,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出生在寧波,幼時隨父母遷居北平,長大後入北平聖心女子學校讀書。陳燕燕是正黃旗後裔,家教嚴格,女子拋頭露麵在父母看來是家中大忌,別說後來拍電影,在萬人麵前表演,就是陳燕燕去女校讀書,也已經是破天荒的事。13歲那年,她被父親從學校召回,由家中請來的老師單獨授課。不過,家庭的籠子並不能“扼殺”活潑的少女天性,她愛美,愛看電影,也為電影中或美麗或哀愁的女主角吸引。

陳燕燕入行很奇。1930年,聯華公司為拍《故都春夢》到北平取景。在他們居住的旅館裏,導演孫瑜發現一個賬房先生的女兒經常來往,探望爸爸,孫瑜見她可愛,便建議她來演一個小角色。女孩答應了,糊裏糊塗地一頭撞進影壇。14歲,懵懂無知,電影這個原本有些超現實的東西,忽然以一種蒞臨的姿態,空降到陳燕燕的生活中,她想著種種光鮮,顧不了做演員的辛苦,立刻被電影“降服”。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個時辰,那一分鍾,那一秒,遇見貴人,這也是緣分。陳燕燕決定隨著“緣分”的潮湧,順流而下。電影就是她的華服,她的口紅,她的高跟鞋,她的緊身衣。電影像一個魔棒,瞬間讓一名少女,煥發出驚人的美麗。

和當時的女明星一樣,陳燕燕的電影之路,也是從對家庭的“叛離”開始的。陳燕燕家是旗人,雖然清朝已去,民國到來,但燕燕父親心裏那種旗人的驕傲並沒有失去,他不喜歡女兒去做“戲子”,丟家族的臉。可以想見,陳燕燕的出逃,是艱苦卓絕的。一個女孩的決心,想要撼動父親固執的驕傲,除了哭、鬧、反複提要求,還需要別人的幫助。關鍵時刻,林楚楚等一批聯華人站了出來,他們上門勸說陳燕燕的父親,苦口婆心;他們聯合陳燕燕的母親,雙管齊下,父親內心堅實的心牆終於開了一扇小窗。但父親還是給陳燕燕定了“四個不準”:不準用家裏的姓;不準說家裏的事;不準繼承家裏的財產;不準敗壞門風。陳燕燕就是身背這“四個不準”,南下上海,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電影傳奇。陳燕燕也確實謹守諾言,時至今日,也沒有人知道她的家族姓氏,陳取的是與她族姓的相近音,燕燕這個名則是黎民偉根據當時流行的疊字取名法,幫她取的(林楚楚、陳燕燕、黎灼灼、黎莉莉,聯華的女星格外喜歡疊字名)。

陳燕燕也著實亮烈。數年後,陳燕燕名滿全國,衣錦還鄉,本以為老父親會給她一點鼓勵,一個擁抱。可父親卻初衷不改,力勸她退出影壇,留在北平過簡單的日子。陳燕燕拒絕了。她父親說:那你不許用真名,隻能繼續用假名。陳燕燕爽利地表示,自己的真名現在開始就叫陳燕燕,她隻用

陳燕燕這個名字對觀眾負責。父親有父親的固執,女兒有女兒的堅持。人生路,終究是自己走,別人的意見隻是參考,陳燕燕對自己負責,走出一個瀟灑的步姿。陳燕燕也是一名出走的“娜拉”,隻是她的出走,不是為男人,不是為家庭的壓迫,而是為了夢想。她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在別人的幫助下,一躍成為時代的寵兒。

陳燕燕的婚姻談不上是悲劇,但也顛簸、傷情。她結過兩次婚。第一任丈夫黃紹芬,是民新公司的攝影師,陳燕燕第一次觸電的《故都春夢》,黃紹芬就參與執鏡。陳燕燕和黃紹芬的戀愛,是日久生情型的,但畢竟兩人太年輕,陳燕燕初出茅廬,談起戀愛多少有些懵懂,兩人因為追逐事業,愛情長跑多年,婚期一再延後,直到抗戰爆發才走入婚禮殿堂。戰爭毀滅一切,卻成就了一段婚姻,隻是,圍城內的風景,未必如人所願。他們有一個女兒。他們的婚姻維持得不久,分居,離婚,分手得很淡然。1991年,陳燕燕來上海拍《阮玲玉》,一直留在上海的黃紹芬曾來探望她。時過境遷,麵對前夫,陳燕燕唯有在內心感慨。

陳燕燕的第二任丈夫,是演員王豪。他們也是因戲生情,1949年過後,兩人南下香港,雙宿雙飛,開辦“海燕電影公司”,頗為成功。後來,因王豪在情感上不夠專注,陳燕燕再一次選擇離婚。婚姻,原本就是用99%的忍耐,換取1%的幸福。她有她的驕傲與倔強。圍城內外,陳燕燕都不曾妥協。她失去安全感,得到自由。她是人間的旅客,婚姻不過是她路過的一片花園,來過,嚐過,痛苦過,享受過,足矣。晚年陳燕燕以拍戲為樂,忙忙碌碌,幾乎忘記了孤單與寂寞。她一直在走,她是停不下來的人,此時此刻,眼前風景,好好享受,便是人生皈依。

陳燕燕最有韻味的一張照片,是她出道前後拍的。照片中,她裹著一個淡色頭巾,鬆鬆地挽著,眉毛又細又黑,眼神卻是淡淡的,有些抽離和迷蒙。她穿著一個戲服一樣的深色繡花的衣服,袖口很高也很大,仿佛百褶裙邊。那時候的陳燕燕,還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多遠,北平、上海、香港、台北,四座都市,四種情態,日後她悉數嚐遍。晚年的陳燕燕,恐怕一直忘不了離開北平那一天,一轉身看見的那些灰色院牆,忘不了上海酒綠燈紅,忘不了香港的海、台北的雨,還有那一年,最美的自己。

袁美雲俏,她成名得早,所以總給人“小”美人的印象。她的五官,單看都不突出,既沒有胡蝶的酒窩、阮玲玉迷離的眼神,也沒有後來上官雲珠那種大刀闊斧的輪廓,她的眼睛仿佛柳葉,是內雙,鼻子小小的,嘴唇薄薄的,組合在一起,竟然整體大於部分,呈現出一種清朗的狀貌。她是江南的一支粉色月季,小而秀,月月開放,惹人憐愛。和同樣曾走蘿莉路線的張織雲比,袁美雲顯得更加小,而且無憂無慮,她的甜美形象,像是江南的盛夏,陽光照在蓮葉上,一陣清風吹來,蓮葉上水珠滾動,好不伶俐。袁美雲的俏和周璿的俏也不同,周璿俏中有淳樸,袁美雲不。袁美雲浮華隻沾一點點,半似淳樸半浮華,壞也隻是狡黠,不具有破壞力。同為浙江人,現在的周迅和袁美雲有幾分神似,尖尖的一張臉,玲玲瓏瓏,生在盛世,便是最調皮的公主;生在亂世,則是小家碧玉。

袁美雲出身也苦,9歲喪父,母親無法,為了換點錢,隻好把她典押給蘇州梨園行裏的袁樹德學戲,為期8年。身為養女,寄人籬下,袁美雲有太多理由以淚洗麵。但活潑樂觀的天性、超凡的天賦,又讓袁美雲總顯得不那麼苦。袁美雲5歲就唱《南天門》,9歲時,養父讓她學唱戲,她便依著學起來,並且一學就會,觸類旁通,唱念做打,她都頗有心得。10歲她就登台獻藝,在江浙唱出點名氣,15歲進軍大上海。對於生活,袁美雲很少抱怨,即使在契約結束之後,養父想要繼續占用她的勞動所得,袁美雲也沒有慌了神,她和母親找來德高望重者從中調解,最終達成協議,順利解決爭端。在袁美雲這裏,仿佛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能解決的,是值得魚死網破的。她始終相信,再難的事,隻要想想辦法,找找熟人,總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西皮流水,人情冷暖,她早已看淡。

與宣景琳等人的沉淪不同,出身底層的袁美雲,仿佛靈巧的燕雀,有個機會便一飛衝天,哪怕人生似苦海,她也要做錢塘江潮頭的弄潮兒,找到一點人生的樂趣。她不是悲旦,而是花旦,活潑潑的花旦,她的生活往往是一出喜劇,是笑著笑著運氣就來了,說著說著生活就發生突轉了。她是天蟾舞台上最靈巧的水袖,舞啊舞,百轉千回,總能夠找到出路。對待生活,袁美雲從來不迎不避,不卑不亢,來了,她就接受,就像有戲台她就可以去唱一樣,一切自然而然。她不用努力去尋找生活,生活對她來說,反而像是個客人,哐當一下撞開門,闖進她的生命中。袁美雲有種精靈氣,她仿佛西湖邊蘇堤、白堤旁的楊柳,翠綠翠綠,生機盎然。她也是三潭印月照出的月亮光,明晃晃的,在黑夜裏,直照到人心裏去。蕙質蘭心四個字送給她剛剛好合適,她是民國影壇的臨水照花人。

袁美雲的天真,也不是潔白無瑕式的,她是看慣了人情冷暖後,從汙濁中捶打出的天真。她靈巧機智,懂得如何在人世中生存。也正因為小而巧,且孩童時代就已經出名,許多重量級人物都放下戒備,心甘情願助她一臂之力。養父袁樹興盡管拿她當搖錢樹,卻也在客觀上為她打下了不俗的戲曲功底,為日後走紅奠定基礎。袁美雲15歲回上海,在天蟾舞台唱戲,紅極一時。天一電影公司的老板邵醉翁慕名而來,一力提拔她進電影圈,這才成就了袁美雲在戲曲舞台之外的廣闊天地。1933年,夏摩洛夫與梅蘭芳聯合導演音樂啞劇《琴心波光》,袁美雲被梅博士推選為主角,在大光明電影院大出風頭。

袁美雲是陸小曼的幹女兒,兩人感情深厚。陸小曼和徐誌摩結婚,南下上海,立刻就成為社交圈裏的領頭人物。到了上海之後,在唐瑛、江小鶼、翁瑞午等好友的引逗下,小曼迅速成為著名票友,且捧角不遺餘力。小曼沒孩子,久而久之便移情戲班的一批小演員,其中,袁美雲、袁漢雲姐妹便是小曼力捧的對象。婚後陸小曼陪徐誌摩回家探親,特別帶上袁氏姐妹陪同,到了硤石,還不忘搭個戲台子,痛痛快快唱個三天三夜。袁美雲和王引結婚後,也依舊在陸小曼的府邸出入自由。最著名的奇趣故事是:袁美雲要打麻將,王引不忍阻止,閑極無聊,隻好去舞廳坐冷板凳;袁美雲打完回家,見王引不在,怕男的回來看到自己獨守空房,臉上無光,便叫一輛黃包車拉自己到陸小曼家,與幹娘一起抽幾口鴉片。她們都是上海灘最拉風的女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燈紅酒綠煙霧繚繞中如魚得水。

袁美雲的電影生涯,起首就是“本色演出”。1931年,她參演天一公司的片子《遊藝大會》,唱京劇《遊龍戲鳳》一折,驚豔眾人。1932年,15歲的美雲出演電影《小女伶》。這部片子完全是為她“量身定做”的,故事幾乎是袁美雲的自傳:出身寒微的小女孩小琳,被賣到戲班,很快唱紅……紮實的戲曲功底,讓袁美雲的電影表演,更加傳神、清透、伶俐。1933年,袁美雲演《中國海的怒潮》,扮漁家女阿菊,也非常貼合她的形象氣質,走玲瓏的江南小美女路線。30年代初的上海,是左右翼並行的風雲時代。袁美雲從天一公司跳槽去藝華公司後,藝華為了迎合時代潮流,既安排她演一些偏左的硬性影片,比如《凱歌》《逃亡》,也安排她演一些情愛的軟性片,爭奪小市民市場。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那部被左翼文人猛批為“無時代責任”的《化身姑娘》。

袁美雲來到上海灘,天不怕地不怕,就是一個撞。她是少有的“左”和“右”都吃得開的演員,左翼電影讓袁美雲成了電影中的婢女、農家小妹,淳樸得好似鄉間的一片池塘。但從《人間仙子》開始,在殷明珠丈夫但杜宇的謀劃下,袁美雲又開始“右轉”,以一種“肉感”形象出現。年少無知的袁美雲拍下此片,後悔不迭,她後來也表示,痛恨但杜宇,“他欺騙年輕的我,傷了我老父的心”?。但毫無疑問,《人間仙子》幫助袁美雲拓寬了戲路。她那顛覆性的角色塑造,一下激起了大眾的興趣,大家把袁美雲捧得高高的,幾乎蓋過了胡蝶的風頭。藝華公司一看有利可圖,趕緊“量身定做”,於是,4集連續的著名影片《化身姑娘》出現了。

袁美雲同周璿合演《化身姑娘》的時候,周璿剛進電影圈一年,演戲不是很挑,什麼片子都拍。袁美玉也是天不怕地不怕。這部《化身姑娘》,最著名的鏡頭,是周璿和袁美雲的吻頰戲。如此一幕,別說後來《廬山戀》裏破天荒一吻跟它比是小巫見大巫,就是放到現在,也不失為一件可供人遐思的風景。《化身姑娘》裏,因為老太爺渴望得到孫子,袁美雲扮演的孫女莉英隻好被打扮成男孩,化身為守本被送回上海。回到上海後,莉英一會追男人,一會被女人倒追,鬧出許多喜劇。這種雌雄同體、男扮女裝的角色,在中國戲曲裏很常見,但放到電影裏那麼一演,就給後來的學者留下了許多餘地,兩性同體、同性親密、易裝趣味等標簽不小心就被貼過來了。

袁美雲向來爽利,演出這部片子,她還不忘穿上電影裏的男裝,去照相館拍照留念,而絲毫不怕被人視為女同性戀。不過,《化身姑袁美雲不是沒經曆過狂風惡浪。和阮玲玉一樣,上海的小報也沒放過袁美雲這個絕佳標靶,作為早期明星製度的寵兒,大眾傳媒捧起了袁美雲,也理所當然在她的私生活方麵狠勁挖掘材料。袁美雲的出身,袁美雲與養父的矛盾,袁美雲的親娘與養父的矛盾,以及後來袁美雲與王引的戀愛,都滋潤著許多人幹渴的八卦心,但袁美雲自己卻被淋得一覽無餘。隱私的無限放大,是做明星的代價,袁美雲迎來送往,不言不語,沒有去自殺,也沒有申辯,隻是靜靜地,等待雨過天晴。她的應對策略,不是強對強,硬碰硬,麵對外界的侵擾,袁美雲不理不睬,惹不起,可我躲得起。她知道,所謂人言,從來不是萬古長存的,隻要有定力,總能熬得過去。1946年,袁美雲因為吸鴉片被捕入獄,雖然有大律師章士釗為其辯護,最終還是被判刑6個月,如此“醜聞”,若換成其他女星,可能根本扛不起,但袁美雲好就好在韌性足,進去,出來,她還是她,並沒有消沉,南下香港,依舊做她的電影。

抗戰爆發後,上海這塊地方,租界成了文人的孤島。相對嚴苛的環境,使得左翼電影出品困難,帶有諷喻意味的曆史劇大行其道。因為有京劇功底,袁美雲在孤島時期風靡滬上,一舉成為銀幕上的“四大名旦”,她演的古裝曆史片《西施》,在大光明電影院和大上海電影院重磅上演,風靡一時。1941年,聯華影片公司改編巴金的暢銷小說《家》,四大名旦袁美雲、陳雲裳、顧蘭君、陳燕燕一齊上陣,好一個大卡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淪陷,電影業一片蕭索,袁美雲又加入“中聯”,半下水幾部娛樂片。抗戰勝利後,袁美雲南下港島,也拍了《欲望》《國魂》《風月恩仇》。她也曾自辦公司,投身商圈。1948年之後,一次甲狀腺手術的小失誤,讓袁美雲聲帶受損,無奈告別影壇。袁美雲和陸小曼有點很相似。她們都極有天賦,陸小曼十幾歲就精通多門外語,在社交場合大放異彩,但卻一味沉溺,直到徐誌摩去世後,才幡然醒悟,奮起直追。袁美雲也是少年成名,但在私人生活上,卻和幹娘陸小曼一樣,抽煙、打牌,逐漸消沉。好在袁美雲還有家庭,繁華落盡,家庭依然是她溫暖的堡壘。

袁美雲俏麗乖巧,自然有很多人追,但不像阮玲玉等一些悲劇女星那樣戀愛坎坷,袁美雲的情感生活,一如她的為人,簡單清爽,一如她的電影,仿佛一出喜劇。她找的也是同行,對外公布的戀人,也隻有硬派小生王引一人。在藝華拍戲期間,他們一個是頭牌男角,一個是當紅花旦,相戀自然而然。他們的相遇與動心,特別像通俗言情小說裏出現的橋段:袁美雲拍戲跌落地下室,王引奮不顧身勇相救。這種“救”,顯然不是千鈞一發、危險度極高的,但用來虜獲美人芳心,似乎已經足夠。袁美雲的婚姻,也受到了家長的阻攔,但和宣景琳與王六結婚時遇到的門第阻攔不同,袁美雲的生母和養父,也隻是想趁嫁女兒的機會,弄點錢而已。金錢條件滿足後,一切順遂,皆大歡喜。袁美雲差點成為悲劇的嫁人之路,瞬間轉為喜劇,從此,琴瑟和鳴,白頭偕老。

在婚姻中,袁美雲與王引是相敬如賓,在圍城裏,想必他們也有爭吵,也會爆發危機,但所有的困難,在聰慧的袁美雲那裏,似乎都不是問題,她總能擺平一切。抗戰、南下、創立公司、輔助丈夫、生兒育女、四處流轉,銀幕之下,袁美雲依舊駕輕就熟,一切順手拈來,陽光普照,大地花開。她仿佛一個體操選手,因為身懷技藝、經驗老到,所以表演起來別人看著驚心,自己卻是坦蕩如履平地。即便是在香港做甲狀腺手術時,袁美雲也還是喜劇的:醫生哼唱京劇穩定她情緒,唱到阿是處,袁美雲忍不住喊,哎呀你唱錯一個字,醫生手一抖,一代名角的好聲帶沒了。看家的本事毀了,袁美雲也沒有哭天抹淚,而是轉身退居幕後,輔佐丈夫成功。銀幕鐵漢王引的演藝事業,在袁美雲的輔助下,走得很長,台灣第一屆和第九屆金馬獎,他都是最佳男主角。他們的相守,也伴隨著世事的變幻,穩穩當當地走邁向金婚。晚年王引身體不好,患腦血栓,失去自理能

力,袁美雲悉心照料,他的右手總是抓著她的左手。她真正做到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袁美雲的後半生搬遷過許多地方,在外漂了許多年,改革開放後回到上海,她避開了風雨雷電,隱姓埋名,隻求安穩人生。晚年的袁美雲四世同堂,當初的“賈寶玉”,熬成了老祖宗,也算圓滿。談及表演,袁美雲說:“在開莫拉(攝影機)前演戲,一定不能情感過火或不夠,甚至處處都得注意態度的自然。一個電影演員的表演是不能有絲毫勉強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樣,否則就不堪設想了。”她的一生,也仿佛和她的表演一樣,拿捏有度,自然而然,行雲流水。袁美雲像一段沉香,點在水盅裏,氤氳繚繞,韻味悠長。

徐來被譽為“標準東方美人”,杏眼櫻唇,身材玲瓏,瑞麗、秀美,儀態萬方,精致得仿佛瓷做的。她的名字取得也好,徐來,“清風徐來”,還沒見到真人,光聽名字就能感覺到一種爽利,仿佛夏天在山間,坐在大柳樹底下,旁邊有清澈的小溪水,一陣風來,閉眼,全身清爽,再一抬頭,迎麵來了個女子。若是在電影中,這女子差不多就得徐來來扮演。徐來不像胡蝶有一對顯著的酒窩,也不像阮玲玉有一雙媚眼,徐來是中正的,一切都剛剛好,低頭,抿嘴,微笑,讓人無可挑剔,她是東方傳統美女的代言人。

徐來的五官很精致

徐來的美貌,是她人生最好的通行證。徐來出生在上海,家境小康,但後來家道中落,她一度還做過工廠做過女工。她18歲時考入中華歌舞專修學校學習歌舞,並隨後和黎錦暉一起辦美美女校、中華歌舞團(明月社)去南洋演出,打開了自己的演藝之門。因為美貌,徐來在上海灘的社交圈漸漸有了名氣,風頭一度很大,明星公司三巨頭之一的周劍雲覺得她是可造之材,便把她請去明星公司,作為胡蝶之後的第二台柱女演員,拍了電影《殘春》,就此一炮而紅,成為上海灘風頭很勁的女星。而後,她再次因為美貌,吸引了高級將領唐生明,從而離開影壇,開啟了屬於自己的闊太太式的人生。乍看上去,徐來的人生,似乎並沒有多少坎坷,她的每一次轉身,美貌都是她強大的後盾,男人們自覺地成為她的幫手。她穿著旗袍,化著精致的妝容,一步一步走入人海,男人們便自動讓開一條道,供她專用。

徐來的一生,隻拍過8部電影,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上海影壇的紅星。她拍電影,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與其他需要靠電影養家糊口的女演員不同,徐來進入電影界,很有點玩票的意思。黎錦暉的明月歌舞團被聯華影業收編,成立了聯華歌舞團,王人美、黎莉莉都轉戰大銀幕,躋身名演員行列,作為明月社的老板娘,徐來的進入影壇,是有點“姍姍來遲”的。明星公司為了和聯華競爭,才不失時機地引進徐來這個社交場上的風頭人物。徐來不缺錢,她的愛人黎錦暉作為中國流行歌曲的奠基人,光靠寫歌,每個月的收入就有1000多元,“可以買下一條街”。她進入明星公司之後,每月也有100元,後來漲到200元。徐來從影,很有種闊氣風範,由於影迷的來信太多,她索性聘用了一個女秘書,幫她處理信件,而且她還是繼楊耐梅之後,第二位擁有私人小汽車的女明星。

徐來仿佛一件美麗的屏風,擺在哪裏,都是一道不容忽視的風景。進入明星公司後拍的《殘春》,幾乎是一個徐來她“量身定做”的片子:富家少女金梅麗(徐來飾演),天生浪漫多情,進入大學讀書後成為校花,與學校的足球健將趙成俊戀愛。婚後,金出軌,戀上了另外一位青年葉少平。葉覬覦金的財產,百般討好,金梅麗便與丈夫離婚,與葉結婚。不久,金梅麗發現了葉的不忠,大為震動,遂提出離婚。金梅麗的表兄介紹王律師幫她打離婚官司,其間,王律師盡心盡力,辦妥了離婚事宜。官司結束後,表兄向金求婚,金拒絕。她愛上了王律師,主動向王表白,並願意用自己的全部財產充作王律師妻子離婚後的贍養費,王律師拒絕。金梅麗愛情理想無法實現,遂以身殉情。這部多角戀愛的片子,非常契合當時都市人的觀賞口味。而且,在這部片子裏,徐來還破天荒地演了一個“出浴”鏡頭,盡管不是真裸,但是背部裸露的效果已經達到,再加上公司的宣傳,小報的熱炒,徐來的名氣一下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