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浴血戰臨沂,兩創日寇“鋼軍”揚聲望(1 / 1)

1937年11月,張自忠任馮玉祥西北軍舊部第59軍軍長,在誓師會上張自忠對部眾痛哭誓言:

“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中國軍隊在台兒莊與日軍展開激烈巷戰。1938年慘烈的台兒莊大戰爆發。1938年3月號稱日寇“鐵軍”的板垣師團一路突然進逼,兵臨魯南軍事要地臨沂城下,以優勢兵力圍攻守軍龐炳勳第40軍的5個團。張自忠親自率部出征,一晝夜強行軍180公裏以解臨沂之圍。

14日淩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暗渡沂水,向日寇“鐵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背發起攻擊。他抱定拚死的決心,致電鹿鍾麟:

“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

麵對突如其來的59軍,日本第5師團被迫放棄正麵攻城,轉對張自忠部作戰。雙方展開混戰,59軍與日軍短兵相接,往來幾個回合,幾度形成白刃戰。

16日,戰區認為59軍傷亡過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再打一天一夜。他說:

“我軍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爭的勝利,決定於誰能堅持最後5分鍾。既然同敵人幹上了,我們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拚命幹一場,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

16日夜10時,59軍向敵發起猛烈攻擊,拚殺至17日淩晨4時,59軍勝利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

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麵夾擊日軍,經過三晝夜血戰。日寇“鐵軍”精銳第5師團終被擊潰,殘敵大部逃竄。有資料記載:“日軍以載重汽車運回莒縣屍體約一百餘車。來不及運回者、就地掩埋者達七八百具。”

此次作戰從3月14日一直持續到19日,59軍傷亡4482人,其中軍官傷亡199人,全軍可戰之兵僅有1.3萬人。成建製戰死者有獨立26旅678團第2營,113旅226團第6連、第10連,114旅227團第12連。張自忠心情沉重地說:

“多年患難的弟兄們為國家犧牲了,這心裏的難過,真比油煎還狠!但我相信,我領導他們走的是一條光明大道,雖死猶榮!軍人報國,此其時也!說不定哪天我張自忠也會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這是一個軍人在國家危難時應盡的責任。”

21日下午,張自忠率59軍餘下部隊冒雨奉令向費縣集結,欲威脅進攻日本第10師團左側背。3月22日晨,59軍到達費縣縣城。不料被張自忠打得一籌莫展的板垣征四郎,突聞張自忠部他調,忙糾集殘部、調派援軍,向臨沂發起猖狂反攻。龐炳勳以疲憊之師孤軍應戰,隻有招架之功,被迫退守臨沂以東,並頻頻發出求援的急電。23日張自忠奉命率59軍速返臨沂。

剛剛浴血奮戰七晝夜的59軍官兵都沉浸在對死去戰友的懷念之中,心情十分沉重,加之往返奔波,備極辛勞,官兵們對於戰區朝令夕改的不當指揮頗有怨言。為安撫軍心,鼓舞士氣,張自忠親自到180師訓話,張克俠參謀長在日記中寫道:

“軍長訓話時,官兵皆哭,誠亦傷心事也。多少可愛兒女,已血灑疆場矣!”

是日夜晚10時,59軍以強行軍回返臨沂。全軍官兵浴血奮戰,誓死堅守陣地,極大殺傷了日寇“鐵軍”。

29日中國援軍20軍團騎兵團和57軍333旅先後到達臨沂。30日張自忠下令反攻,日軍抵擋不住,師團長阪垣征四郎丟棄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第二次臨沂戰役勝利結束。

李宗仁致慰張自忠部指出:

“最大收獲,就是將板恒、肌穀兩師團擬在台兒莊會師計劃徹底粉碎。造成台兒莊血戰時,肌穀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

曆經此兩次血戰,59軍傷亡慘重,僅連長就傷亡120名。而日軍第5師團從3月3日發起臨沂作戰,苦戰至月底,仍未能越雷池半步,這號稱“鐵軍”的日寇精銳第5師團兩次敗北,對於日本“鐵軍”來說,實在是奇恥大辱。板垣征四郎寢食難安,惱羞成怒,幾欲自殺。

從這個戰役全局來看,臨沂是獨立於台兒莊方麵的另一個主戰場,這兩次殲敵5000餘人的臨沂戰役本身就是台兒莊戰役的有機組成部分,臨沂戰役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序幕戰和外圍戰的範圍。張自忠因臨沂戰役的勝利升任第27軍團軍團長,兼59軍軍長。1938年10月,張自忠升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後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