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主要描述了經脈係統,並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即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借助的途徑。
人體的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係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經絡中的經脈、經別與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縱橫交錯,入裏出表,通上達下,聯係人體各髒腑組織;經筋、皮部聯係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聯係人體各細微部分。這樣,經絡將人體聯係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的聯絡溝通作用,還反映在經絡具有傳導功能。體表感受病邪和各種刺激,可傳導於髒腑;髒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於體表。這些都是經絡聯絡溝通作用的具體表現。
經絡讓我們全身都通起來
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意指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是古人在長期生活保健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並形成理論的,它是以手、足三陰和三陽經以及任、督二脈為主體,網絡遍布全身的一個綜合係統,它內聯五髒六腑,外布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溝通表裏、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接成有機的、與自然界陰陽屬性密不可分的整體。它不僅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而且是人體保健、養生祛病的重要依據。
下麵給你介紹幾種適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簡單有效的疏通經絡的方法:
點揉穴位
不管何時何地,隻要我們能空一下手,就可以開始點揉穴位,也就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按摩中揉的手法。點揉穴位可以起到運行氣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推捋經絡
平時我們走路時間長或感到雙腿發沉的時候,最常用的動作就是捶腿,其實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采取推捋經絡的方法,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首先試著使身體取坐位,把手自然分開,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當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循環路線。在中醫理論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經可以疏通這兩條經的經氣,從而達到放鬆肌肉和驅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
敲揉經絡
敲揉經絡相對推捋經絡來說刺激量要大些,現在有些人提出敲揉經絡的療效比針灸還要好。對於一個從事針灸推拿專業的人來說,不論從循行路線來看,還是從它們與髒腑器官的聯係來看,陽陰經的重要性是最大的。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刺激穴道要在呼氣時,並且治療前請勿抽煙。
美容的根本就是保養身體內部各髒腑
髒腑,是內髒的總稱。中醫學認為,人體由髒腑(五髒、六腑)、周圍組織、孔竅,聯絡係統(經絡)和生命活動基礎物質所組成。人體各部分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脈、氣血、津液與人體皮膚、五官、須發、四肢九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因而,從中醫學的美容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相貌、儀表,乃至神誌、體形等,都是髒腑、經絡、氣血等反映於外的現象。髒腑氣血旺盛則皮膚紅潤有則、肌肉堅實豐滿、皮毛柔潤等。
中醫學又認為,人體的五髒,具有化生和儲藏精氣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時又各有專司,且與軀體官竅有著特殊聯係。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著生命活動的主宰作用。故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的說法。心與小腸、脈、麵、舌等構成心係統。心,主血脈,開竅於舌,其華在麵。華,是光彩之義。氣由髒發,色由氣華。麵、唇、爪、毛、發的色澤,可反映五髒氣血的盛衰。麵部血脈極為豐富,全身血脈皆可上注於麵。心功能健全,血脈充盈,循環通暢,則麵色紅潤光澤,目光有神;反之,心氣不足,氣血虧少,則麵白無華;心脈淤阻,則麵色青紫。
另外,據中醫學上說,脾化氣、生血,腎主藏精、納氣,肺司呼吸,肝主藏血、疏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旺盛,機體健康,人之美容,才能達到內養與外養的和諧統一。因此說,人體髒腑功能的保健,才是美容之根本。
脾髒好,臉色才好
美容最直接的就是麵部的好壞,要想臉色好就要從調理脾髒開始。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血生化之源受五髒六腑的影響。脾與形體肥瘦、皮膚彈性、麵色、唇色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