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氣血到底和容顏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據書中記載,頭麵部為“諸陽之會”,也就是說,人身十二經脈中的六支陽經均上連頭麵,是全身氣血、陽氣貫注的地方,也是神氣集中的部位,麵部表情、神態是神氣表現的重要內容。麵部的肌肉、皮膚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氣血的涵積濡潤。也需要髒腑精氣的上達。在麵部的不同部位分屬於不同的髒腑和經絡,如前額屬心,下頦屬腎,左頰屬肝,右頰屬肺,鼻部屬脾。
另外,氣血的盛衰和運行暢通與否直接影響著容顏狀況。氣血養足,容顏自然如盈水般柔嫩。如氣血不足則麵色萎黃,精神疲憊;氣血淤滯則麵色晦暗,或有黑斑、黃斑等,表情呆滯。具體來說,心氣、心血不足則麵色無華,神怯氣弱;肝血不足則兩目無神,麵色蒼白;脾氣虧虛則麵色萎黃,浮胂虛胖,唇色蒼白;肺虛失調,則毛發枯槁,皮膚粗糙少光澤,彈性差;腎陰虛則頭發脫落,麵頰瘦削;腎陽虛則麵色黃白,頜麵浮腫。兩目失神;等等。
怎樣判斷我們的氣血是否充足
氣血是一種摸不到的東西,再加上會有人說,我們又不是中醫,不懂得望、聞、問、切,怎麼才能知道氣血是否充足呢?
“健康教母”馬悅淩老師總結的幾種判斷氣血是否充足的方法是:
看眼睛
看眼睛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幹澀、眼皮沉重,都表示氣血不足。
看皮膚
皮膚白裏透著粉紅,有光澤、有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無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表示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看頭發
頭發烏黑、濃密、柔順表示氣血充足,頭發幹枯、掉發、發黃、發白、開叉都是氣血不足。
看耳朵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態,大人除了形態就主要看後天的情況了,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表示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表示氣血已經下降。
摸手的溫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表示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都表示血虧。
年輕人注意補充氣血
以前我們經常認為,隻有老年人才會出現氣血不足,年輕人身體一般都比較健壯,根本不用補充氣血。可是這種觀點已經不能適用於現在的社會,現代社會節奏明顯加快,很多年輕人已經開始出現體力透支的現象。以前走進醫院,大多數都是年齡比較長的老年人,而現在這樣的群體已經趨於年輕化,且英年早逝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年輕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
年輕一族,身體條件是要比老年人好很多。當然這是從生理學上來講。但是一些外界因素,卻讓很多年輕人的身體消耗過快,以致身體的一些機能還趕不上老年人。
一些懷揣著夢想的青年,奔波於繁華的都市,為了自己能夠在事業上有更大的晉升空間,就拚命地去工作,加班熬夜更是很平常的事情。時間久了。就像是再好的機器也會因為超負荷的工作而出現故障。所以,最後很多年輕人都會因為體力、精力消耗過多,造成氣血不足、麵容憔悴、精神狀態不好,進入亞健康的行列。
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壓力,艱苦卓絕,拚命耗時,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奮鬥不息。同時家庭的重擔還要壓在早已疲憊的肩膀上,雖然這時候還沒有步入年邁期,但是這樣的壓力,早已讓身強力壯的中年人的身體超過負荷。
因此,我們要一改往日的觀點,看清現在的形勢,從年輕時候起就知道為自己補充氣血,為自己加油加料。
就像在樹苗的生長期澆水、施肥,到了成熟期之後就會經得起風吹雨打。人也一樣,在年輕的時候注重補充氣血,及時補足身體消耗掉的成分,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身體的健康最後達到美容養顏的良好效果。如果年輕時不注意,到了年老的時候再去大補特補,這樣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