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內在氣血充盈,外在表現才美好(1 / 2)

每個女人都在尋找一種美顏聖品——讓自己能真正美麗的聖品。這種聖品既不是櫥窗裏的高級化妝品,也不是什麼民間偏方,而是在我們自身體內的氣血。

中醫理論認為“婦人以血為本”,體內血液充足是皮膚紅潤的重要保障。年齡的增加,巨大的工作壓力和不規律的飲食、作息習慣正在影響著大多數女性的生活,很多三十多歲的女人變得暮氣沉沉,慢慢喪失了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活力。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膚色總是黯淡無光?為什麼痘痘頻繁光顧?為什麼常常被失眠困擾,不能睡個好覺?為什麼每次流感都會將自己擊中?為什麼每月的“老朋友”都讓你痛苦不堪……這就是我們說的人未老、心先老。其實這些狀況的發生追根溯源都是因為血虛、血瘀或者血熱妄行,總之是身體內的血液沒有很好地發揮功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精神內守”這句話說的就是采氣的方法。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就很注重養氣之道,其中的代表就是孟子。他曾經說過,“吾擅養吾浩然之氣”。意思就是說,氣是最為廣大和最剛強的,用正思維去培養它,而不去傷害它,它就會充滿天地四方之間。

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醫學認為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正是氣與血的通力合作才能營養人體的髒器組織和維持生命活動。隻有體內血液充足,才能使皮膚紅潤,麵有光澤,體形勻稱。而血是由氣推動運行的,氣有化血、行血、統血、攝血、載血的功能,氣虛則血虧,氣滯則血瘀,氣亂則血崩,氣逆則血拂,氣陷則血脫。隻有氣血正常,女性才能保持健康美麗。

氣血究竟從哪裏來呢?中醫認為,血生於脾,藏於肝,主於心,內營髒腑,外養肌膚。從中可以看出,氣血與髒腑相互製約、相互依存,所以,中醫的美容養顏之道非常注重五髒六腑的調補。

心主血脈,其華在麵。麵部是血脈最豐富的部位,心髒功能的盛衰都可以從麵部的色澤上表現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麵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虧少,麵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麵色就會表現為蒼白、晦暗、無光澤。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調節血流量和順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肝髒健康,則麵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為麵色紅潤光澤。若肝髒疏泄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則血液瘀滯於麵部,表現為麵色發青,或出現黃褐斑。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能把吃進去的食物化為水穀精微,再進一步轉化成氣血。脾髒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讓人麵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麵,人必然精神萎靡,麵色蒼白或萎黃不澤。

肺主皮毛,肺的氣機以宣降為順,人體通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則容易生痘痘,而且肌膚幹燥,麵容憔悴、蒼白。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時,五髒皆會運行正常,使人氣血旺盛,容貌不衰。腎氣虛衰時,就會使人容顏黯淡、未老先衰。

女人氣血兩虧的表現為麵色蒼白,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唇甲色淡,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心悸氣短、發育遲緩、皮膚幹燥、毛發枯萎、指甲幹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如果不加以調理,體內髒腑功能會逐漸衰退,人自身也會加速衰老。

氣血不足首先得調理脾胃,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吃東西不在於貴賤,而在於能不能生成氣血,為人體所利用。比如小米,山藥,大棗,枸杞,紅小豆,薏米,這些食物都可以健脾胃,幫助食物消化吸收。平時可以多加食用。隻有脾胃功能強健了,才能吃嘛嘛香,人看上去精神百倍,年輕而煥發光榮彩。

氣血不足臨床會出現,心慌,氣短,頭暈,乏力,困乏,周身無力,記憶力底下,眼花,甚至重的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眩暈,長期可以引起腦萎縮,氣血不足跟西醫學的貧血有差距,不可一概而論,如果貧血,需要到醫院化驗一下,方可用藥……氣是運行在人體內的一種精微物質。具有極強的能量的活動力,激發和推動機體器官的功能活動,因此也代表五髒之氣和經脈之氣。氣的作用主要是溫養機體和抵禦外邪的入侵,同時參與髒腑功能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