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對那些整天都皺眉頭、愁容滿麵、視若無睹的人來說,你的笑容就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尤其對那些受到上司、客戶、老師、父母或子女的壓力的人,一個笑容能幫助她們樹立這樣一種信心,那就是: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世界是有歡樂的。
最後,還是讓我們記住艾勃·哈巴德這段賢明的忠告吧!
“每回你出門的時候,把下巴縮進來,頭抬得高高的,肺部充滿空氣;沐浴在陽光中;微笑著招呼你的朋友們,每一次握手都使出力量。不要擔心被誤解,不要浪費一分鍾去想你的敵人。試著在心裏肯定你所喜歡做的是什麼;然後,在清楚的方向之下,你會徑直地達到目標。心裏想著你所喜歡做的偉大而美好的事情,然後,當歲月消逝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掌握了實現你的希望所需要的機會。正如珊瑚蟲從潮水中汲取所需要的物質一樣。在心中想像著那個你希望成為的有辦法的、誠懇的、有用的人,而你心中的思想,每一個小時都會把你轉化為那個特殊的人……思想是至高無上的。保持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一種勇敢的、坦白的、愉快的態度。思想正確,就等於是創造。一切的事情,都來自於希望,而每一個誠懇的祈禱,都會實現出來。我們心裏想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把下巴縮進來,把頭部高高昂起。我們是明天的神仙。”
3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交往
知識、性格、愛好等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和特點。
隻有用不同的方法與不同的朋友交往,才能“效”有所得。
現代人喜歡交際,廣交朋友。一般的人,見過幾次麵便可稱兄道弟,相互為友。當然,這種朋友比起那種“患難之交”、“刎頸之交”和“君子之交”來,其友情的含金量似乎要差得多。尤其在商業社會,很多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一旦失去了某種利益,他們的友情也會隨之消失。在商場上,“朋友”間相互利用和陷害的例子並不少見,社交場合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朋友分個等級,然後決定如何交往,這樣一則保護了自己,二則不會使友情受到傷害。
也許你會說,我交朋友都是一片誠心,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你是如此,就能保證他人也和你一樣嗎?別人是否也對你一片誠心,還是有著某種目的?如果你早知某人心存惡意,不夠誠懇,那你還能對他推心置腹嗎?這樣豈不害了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你可以將自己的朋友歸個類,在自己的心中把朋友分出一些不同的層次,這種層次由高到低應這樣分類:一是刎頸之交;二是推心置腹之交;三是生意往來之交;四是酒肉之交;五是點頭哈哈的泛泛之交。
分出這些等級之後,然後根據不同的等級決定自己和對方交往的密度以及感情的濃度。這樣既可避免浪費自己的感情,也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甚至被人欺騙利用!
其實把朋友分個等級也並不容易,因為人都有主觀好惡之感,有時會把他人的一片赤心當成一肚子壞水,也會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提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等到被“朋友”害了才大夢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觀地將朋友分等級是很難的,但麵對複雜的人性叢林,你非得勉強自己把朋友分等級不可。交友時有了這種心理準備,就會比較冷靜客觀,盡量減輕傷害!
有些人生性好友,性格耿直,而且感情豐富,要他們把朋友分個“等級”,這確實比較困難,因為這種人往往在對方尚未把他當朋友時就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細分等級,他會覺得自己內心有愧。不過,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學習與磨煉,慢慢培養這種習慣,等你到了一定年紀,生活的經曆比較豐富了,自然熱情冷卻,不用他人提醒,自會把朋友分出等級了。
如果你確實很難將朋友分等級,或者你覺得沒必要分得清楚,那也可作個簡單劃分,如“可深交級”和“不可深交級”。對於可深交之友,你可以和他分亨一切;不可深交者,保持一定的距離。交往之中你可能還看不透一個人,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而人品會影響他的行事、判斷和價值觀,無論是交朋友,還是找合作夥伴或共事者,這都是一項重要的參考!
4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
掌握住別人的思想,就是掌握了交友的真諦。隻要用心與別人交流,話自能說到心坎上。
有些人對談話的題材存在誤解,以為隻有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談。因此,朋友見了麵想開口時,就會在腦子裏苦苦思索,企圖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的事件或刺激新聞當話題。
然而,這種話題畢竟不多。況且,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不等你講,人家也許知道了。再者,由於對象不同,某一部分人愛聽的,另一部分人未必感興趣。這樣做必然把話題囿於狹小的圈子裏。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外,更多的是愛聽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普通話題。例如,孩子大了,進哪家學校比較好;花卉被蟲子咬了,該買什麼藥;這周上映的電視,哪一部最值得看,等等。
對話題的另外一個誤解是,以為必須談些深奧的、顯示學問的題材,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