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常在交際場合中想跟別人談些抽象的理論,或談一些高深的知識。但這類問題,一般場合上難以找到知己。
所以,對話題的選擇,大可不必作繭自縛,隻要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就行了。
要想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先要具有麵對任何人都能開口說話的膽量和本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如果你能和任何人連續談上10分鍾而又能使對方發生興趣,你便是最優秀的交際人物。”
其實,隻要有心與別人接觸,話題實在很多。一個人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話題。
你可以談理想、談社會責任感、談生活哲理;可以談工作體會、談同事關係、談友誼、談愛情;可以談書籍、電影、電視、戲劇,把你的欣賞感受發揮一番;可以談天氣、談遊樂、談衣食住行等等。
但是,有一些話是要小心避開的。
(1)對於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內行。
(2)不要向陌生人誇耀你的成績,如個人成就,你的富有,你兒子的特別聰明等。
(3)不要在公共場合去議論朋友的失敗、缺陷和隱私。
(4)不要談容易引起爭執的話題。
(5)不要到處訴苦和發牢騷,這不是爭取同情的正確方法。
有時,對方談了一些你不願意談的話題,這時你就要采取回避的辦法。一是開誠布公地告訴對方:“也許這個問題一時難以說明白,以後再討論吧。”二是引開對方的注意力,如接過對方話中某個枝節問題,借請教、闡發等辦法把話題引開。
話題的選擇最好是就地取材,即按照當時所取的環境覓取話題。
比如,如果相遇在朋友家裏,或是參加喜宴,那麼你可以探問對方與主人的關係:“您和某先生是同學吧?”這樣,無論問得對或不對,總能得到對方的解釋。
“這房間布置得很雅致!”“這台電視機的款式真漂亮!”這雖是一種客氣話,但讚美別人的東西,往往可以引起以後的話題。
也可以向對方了解一些他熟悉的,有興趣的問題。如對方是醫生,盡管你對醫道一竅不通,你也可以打開局麵:“近來肝炎又開始流行了吧?”因為這是對方熟悉的問題,對方便容易開口了。這時,你不妨按這條路子談下去,談談肝炎,免疫、中西藥的療效等。
話題引開後,下一步就是要向我們的主要談話內容靠攏,在這方麵,我們要按照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技巧。
(1)在求借物品時要禮貌得體
在求借物品時,我們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不要用“肯不肯”發問。這樣,會使被借一方感到不快。因為,“肯不肯”包含兩重意思:肯與不肯。而後麵一層意思明顯地表明了你對別人的不信任,容易使人產生誤會。即使你借到了東西,主人未必心甘情願。其次,我們在求借物品時,求借語言要因人而異。好友不妨隨便一些;知心朋友更應直截了當,以免讓對方感到“生分”;若是一般朋友,關係平常,不妨先試探一下,然後根據情況隨機應變。此外,若借物不成,務請道一聲:“沒關係。”因為許多人借東西時,一般能夠使用商量發問語,諸如“你的××東西,借用一下可以嗎?”之類,但如果對方婉拒後,有些人往往“噢”的一聲拔腿就走。這一舉動常令對方感到不快,因為他會誤以為你借物不成頓生怨氣。所以,即使借物不成,也應道一聲“沒關係”,對方會因你的諒解而生快慰。
(2)恰到好處地運用“對不起”
“對不起”這三個字看來簡單,可是它的效用,不是別的字所能比擬的。這三個字,能使頑強者點頭,能使發怒者平息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