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善於社會交往(2)(3 / 3)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訥於言,敏於思。一個人要是不能在必要時藏匿自己的思慮與情感,必不能成為十分得勝的領袖。要控製別人,先得控製自己情感的表現。這是駕馭人們最要緊的一點。

我們應當留意,如福特、須華勃、林肯等人,在關鍵時刻,他們都會運用簡單的巧計,不到時候不示人以真消息。而在可能範圍內,同時博得對方的好感。

關於須華勃,史特朗曾說:“來訪的人很容易和須華勃見麵,可是當一路走回時,便猛省得並沒有從他得到什麼消息,而隻是聽了許多的趣話。”

林肯也是這樣,當人家向他提問,而該問題還沒有充分線索足供解決時,他便每每向人家反問,或講給他一件適當的故事,無形中就是送客。

有一少年訪員常與大實業家樊特俾交談,但他屢次會麵都沒有獲得什麼消息,而是在他和藹動人的魔力裏麵連真正的失望也忘卻了。樊特俾的方法就是使那精悍的少年感受優待,借機巧的問答使他對自己的事感覺親切,既保守了秘密,又保住了麵子。

這些領袖,或使對方講話,或談些故事,或轉而發問,或讓人家感到對自己親切而安全的走到另一途徑去,無論怎樣,他們總是用迷人的方法,結果,便是打散了人家欲窺探你幕後的企圖。

辛博森曾做過斐爾公司的書記,後來做到該公司經理,在早年時,曾代表斐爾會見各地的商人。他常常隻管抽香煙而不發言。這件事後來給人報告了斐爾,斐爾道:“聽說你在那裏吸煙比任何人吸的多。”“是呀!”辛博森答道:“可是我的抽煙,隻是要免得開口。”

紐約一個名律師曾經說過,他就是用辛博森的方法:“當談判時我老叨著一支煙,以隱藏我的感情。”

遇到特別的時機,隻須給對方一味的冷淡,不作任何反應。基安尼是有名的意大利銀行創辦人。他碰到這種情形,便是憑腦中想到什麼隻管思索下去,讓對方的談話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毫不牽涉他的神經。”

大概這些人都要把自己練得不動聲色。普立格爾講拉斯古勃做共和國民會議主席時的情形說:

“和他同事的人盡可安心,他時常是保持一副機警的麵貌,而絕不做聲。這種態度是政治領袖和深謀策士們的慣技。”

許普萊格是芝加哥一所大批發店的經理,有一次他談起自己拜訪斐爾的情形。

因為是老世交,他便問斐爾怎樣投資才好。當時斐爾恰好是許多公司的顧問,對內幕消息當然非常熟悉,可是他卻沒有以自己的地位來介紹哪一樁特別的投資而隻對許普萊格講些自己曾做過哪種買賣,還說:“我不想這個於你也感興趣。”或“我不要你注意我所說的,可是……”

有時所要掩飾的不是我們的行動,而是我們行動的理由,這時則必須假扮一種動機。在美國內戰以後的多事之秋,總統約翰遜因為南方建設政策與議會反對,予立法以阻梗,當時格蘭特擁有軍隊,其處境最為艱難,他是反對約翰遜的。可是很不願因顯明的決裂而有礙政府的威信。

那時,他就不得不用計了。而約翰遜知道他是反對的人,便逼他同去旅行演講,認為至少他坐在講台上便是無形中擁護那主張,格蘭特說:“我滿心的懊惱,居然病倒,因此同去旅行演講的事得免除。”可見,裝病有時也是有用的甚至於可嘉的方策。

另外,我們要探聽消息就必須隱藏我們的用意,這方法也非常有效。芝加哥第一國家銀行總裁魏特摩爾曾經說:“直接的問話往往不能得到答案,但是僅僅表示關心別人的事業,卻常常會得到所希求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