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能都已注意到,西方科學理論將呼吸局限在氧氣的吸收效果以及被循環係統的利用上,而瑜伽哲學則更加關注生命能量的吸收以及在神經係統這一渠道的展現上。在繼續深入講解詳細內容之前,我們最好先大概了解一下神經係統。
人類的神經係統是機體內起主導作用的係統,分為中樞神經係統和交感神經係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係統由顱腔內的腦和脊髓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成分組成。人類的意識、心理、思維活動等是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中樞神經係統接受全身各處傳入的信息,經它整合加工後成為協調的運動性傳出,或者儲存在中樞神經係統內成為學習、記憶的神經基礎。)交感神經係統指位於胸腔、腹腔、盆腔之內的所有神經,掌管著所有的內髒器官。
它控製著各種非自願過程,如成長、營養等。人能看到周圍事物,聽見聲音,聞出香臭,嚐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樂的表情等,都必須依靠這12對腦神經的功能。它讓各部位產生動作;它還被本我用來思維——展現各種意識。它是本我和外界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可用電話係統來做比喻——大腦是總部,脊柱和神經各自代表著電纜和電線。腦由無數的神經組織組成,主要由大腦、小腦和延髓(譯者認為應該是腦幹。腦幹是人腦的—部分,包括中腦、腦橋和延髓)三部分組成。大腦位於顱內前、中、後的上半部;小腦位於顱內的後下方;而腦幹則上接間腦,下連脊髓,位於小腦的前上方。腦幹的灰質僅延髓下半部與脊髓相似。大腦是思維的器官,以智力活動而顯現。小腦主要的功能是協調骨胳肌的運動,維持和調節肌肉的緊張,保持身體的平衡。延髓居於腦的最下部,與脊髓相連,形似倒置的錐體,上銜接位於通達頭部各處的腦神經之後的腦幹,下接特殊感覺器、胸腹腔內的某些器官和呼吸器官。
脊髓位於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它是一個長條狀的神經組織,兩旁發出許多成對的神經(稱為脊神經),分布到全身皮膚、肌肉和內髒器官。脊髓就像一條長長的電纜,從中發出的神經就像接入千家萬戶的私用電線一樣。成對交感幹位於脊柱兩側,呈鏈鎖狀,由交感幹神經節和節間支連接而成,分別發出分支到達頭、頸、胸、腹內的器官中。(神經節是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在中樞以外的周圍部位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通過神經纖維,神經節相互間可連接起來,同時還通過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與中樞神經係統相連接。從神經節中發出的無數纖維直達人體各個器官及血管中。在不同位置,神經會集結成束。從而形成我們眾所周知的神經叢。
交感神經係統實際上控製著如循環、呼吸、消化之類的無意識活動。以神經傳導方式從腦部傳輸至身體各處的力量,被西方科學家們稱為“神經力”,可東方的瑜伽士們卻早已稱其為生命能量的展現。從特性和速度方麵看,它有點類似於電流。由此可見,若沒有這種“神經力”,心髒就不可能跳動;血液也不可能流動;肺根本無法呼吸;其他器官也不會發揮作用。其實,如果缺乏它,人的整個身體將停止運轉。不僅如此,如果沒有了生命能量,連大腦本身也不可能產生任何思維。考慮到這些因素,吸收生命能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體現出的重要性,自然更甚於西方科學的研究結果。瑜伽修煉早已走到了西方科學的前麵,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對神經係統的了解上。我們提到了西方科學家們對“腹腔神經叢”的定義,竟然僅僅將其當作一係列特定的網狀交感神經中的某一種,與體內不同部位的神經節相連。
而瑜伽科學中則將“腹腔神經叢”當作神經係統中一個切實重要的部分,而且將其當作大腦的一部分,扮演著人體內另一個主要角色。西方科學家也逐漸開始認識到這個事實,可東方的瑜伽士們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知曉,最近有些西方作者已經將腹腔神經叢稱為“腹部的大腦”了。腹腔神經叢位於上腹部,就在胸口背麵的脊柱兩側。它也是由腦部的灰質、白質組成,如同形成了另外一個大腦一樣。它實際掌控著人體的內髒器官,其功用遠遠超出常人所想。在此,我們不想詳談瑜伽哲學理論中有關腹腔神經叢的內容,隻是單純地指出瑜伽行者們早已了解並認為它是生命能量的存儲中心。
人們已經認識到,如果淡忘了腹腔神經叢的存在,必然會立即遭受滅頂之災一類的嚴重打擊;而那些如獲至寶的人則能識別出它的弱點,並且經常會通過打擊這一區域令對手暫時麻痹。由於進出該神經節的神經纖維伸向各方,形似太陽光芒,故又稱太陽叢,乃至頭部的大腦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它,將其當作生命能量的儲藏室。相信不用多久,西方科學家們也會認識到腹腔神經叢的真正功用,將會提高它在現代教材和教育中所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