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在印第安納州灣穀的時候,年紀尚輕,不僅喜歡評論是非,還寫文章諷刺別人。有件事卻改變了林肯的一貫做法。
1842年秋天,林肯在報上發表了匿名文章,猛烈地抨擊詹姆士‘希爾斯,說他是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希爾斯因此被全鎮人當作笑料。希爾斯當然憤怒不已,他下戰書要求與林肯決鬥。慶幸的是,在最後一刻有人勸阻了雙方,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的發生。
這件事讓林肯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那就是學會寬恕別人。從此以後,他不再寫文章抨擊人。也正是從那時起,林肯開始贏得了世人的讚譽。
林肯從不以自己的喜惡來判斷事情,不論是自己的朋友或對手,他都以公正的態度去處理。他很注意“唯才是用”,從不因對方是政敵或討厭的人而存有偏見。
很多人借著批評林肯而獲得地位,雖然林肯備受侮辱,卻還是不改其不偏聽偏信的信念。因為他認為人們的行為是他所處的環境、教育、習俗的產物,不能過分地要求他們。
身在職場,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就拿領導來說吧,有脾氣古怪、猜忌心重的人,而同事也有勾心鬥角、自私自利之人。當麵對這些人時,如果你想給自己樹立一個好的形象以便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開展好工作讓自己有所作為,你就要用一顆寬容之心麵對這一切。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5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3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後來吉伯和馬沙成了最好的朋友。
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洗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才不會被複仇的火焰灼傷,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便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在茫茫人世間,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們仇恨之時,仇恨袋便會悄悄成長,你的心靈就會背上報複的重負而無法獲得自由。
所以,你一定要記住:絕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仇恨上,哪怕是一分一秒!能讓你的心靈得到釋放的唯有寬容,它能撫慰你暴躁的心緒,彌補對你的傷害,讓你不再糾纏於心靈毒蛇的咬噬中,從而獲得自由;它更能讓別人記住你因寬容而樹立起的好形象,從而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在生活中廣受愛戴。
用寬容代替指責
卡耐基的侄女喬瑟芬·卡耐基在19歲高中剛畢業的時候來到紐約擔任卡耐基的秘書。“她當時沒有任何做事的經驗,”卡耐基回憶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她十分敏感脆弱。有一次我正準備指責她,但馬上對自己說:‘等一下,戴爾·卡耐基,等一下。你幾乎有喬瑟芬兩倍的年紀,做事經驗更是多出好幾倍,怎麼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斷和主動的精神——何況你自己並不十分出色!還有,戴爾,你在19歲的時候是什麼德行?記得你像蠢驢一樣犯下的錯誤嗎?記得你做過這些……還有那些……嗎?’
“一想到這裏,我不得不老實地下個結論:喬瑟芬19歲時比我19歲時要好得多——而實在慚愧得很,我沒有稱讚過她。
“於是,一遇到喬瑟芬犯錯誤,我總是這樣說:‘喬瑟芬,你犯下了一項錯誤。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斷力並非生來俱備,那全得靠自己的經驗,何況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還比不上你呢。我實在沒有資格批評你或別人,但是,依我的經驗,假如你……做的話,不是好些嗎?”’
後來,年輕的喬瑟芬就成為西方國家最出色的秘書之一。
隻懂得批評別人而不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是不會巧妙地指出別人的錯誤的。其實,在某些時候,寬容比批評更有效,更能讓人保住麵子,也更能激發人的積極性。
寬容能維護別人的尊嚴,給他一種自重感,無禮的命令隻會導致長久的怨恨,即使這個命令可以用來改正他人明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