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講 紅旗高揚: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下)(3 / 3)

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最後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不是沒有依據的憑空想象,而是由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但是,資本主義衰亡、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並不是直線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近些年來,由於新技術革命迅速發展和在不觸動資本主義根本製度條件下,對生產關係所做的某些調整,尤其是國家幹預經濟的加強,使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得到緩和,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這些的確是值得注意的新現象和新情況。這些現象和情況表明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和社會化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還沒有達到資本主義製度不能容納的程度。不過,既然資本主義的自我調整僅僅局限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的範圍之內,這就決定它最多隻能使其基本矛盾得到暫時的緩和,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主義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為標誌,社會主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共產主義在發展進程中受到了嚴重挫折。這說明社會主義製度的鞏固必然是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表明社會主義的發展必然是一個由若幹發展階段構成的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我們既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充分認識這個過程的長期性、複雜性、曲折性。

(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基本確立,但隨後發生的一係列政治運動嚴重影響中國的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曆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曆的特定階段。

中國共產黨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核心內容,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由此決定黨和國家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對黨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所作的科學概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中國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我國在國際上地位不斷提升。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最寶貴的經驗總結,是鄧小平理論最集中的體現。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努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要求,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個基本綱領,作為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展開,有力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20世紀末,我國已經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前兩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精力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這個目標,將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黨的十七大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我國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改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給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賦予新時代的更豐富內涵,更加關注社會和諧,致力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要點在於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三)把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統一起來

中國共產黨爭取實現共產主義的奮鬥曆程是通過實現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最低綱領,最後實現自己的最高綱領——共產主義。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曆史階段中,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鬥目標的最高綱領。我們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兩個綱領缺一不可。

實現共產主義是黨的最高目標。共產主義理想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同時我們還必須清楚,正因為共產主義無比美好,所以共產主義事業也無比艱巨,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曆史過程,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奮鬥,通過若幹階段性的具體目標,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共產主義宏偉事業。在每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實際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形成階段性的行動綱領。最高綱領為最低綱領的製定指明前進方向;最低綱領為最高綱領的實現準備必要條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企圖超越這個階段,就要受到懲罰。在現階段,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就必須同貫徹實施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結合起來,黨的基本綱領是共產主義在現階段的行動綱領。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和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都應該成為實踐黨的基本綱領的模範。要紮紮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項工作,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為實現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貢獻自己的力量。

思考題

1.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什麼?

3.怎樣認識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辯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