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自己拯救自己(2)(3 / 3)

無論情緒低落還是亢奮,都要待冷靜後再處理問題,就不會說錯話、做錯事。坦誠輕鬆地做人,在生活中就會很少遇到阻礙。有這樣的人生態度,即便遭遇到什麼困難,也將迎刃而解。

5.控製環境

在忙碌、劇烈運動的狀態下,常常會忽略休息、安全等很多細節,以及重要的事。多聽忠言,少聽讒言,注意身旁的警示標記,留意觀察周圍的環境、細節、征兆,把握身心平衡,達到專心一致的狀態。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處在健康潔淨的狀態,知覺靈敏、頭腦清醒靈活就會避開危險。控製身心與周圍的人、事物保持和諧,控製好飲食,會吃、會睡、會休息、會調整內心,才是會生活,才能控製感官服從大腦。

6.洗心的步驟

感官也好,情緒也好,生活環境也好,都是製感的外在。而製感的關鍵是洗心。

(1)保持純潔與平靜。保持思想純潔才能夠控製感官,獲得心靈深處的喜悅。平靜地對待生活,無論是休息還是運動,讓頭腦、身體經常處在一種安靜平和的狀態,常觀身、觀心、觀呼吸,就不會偏離內心太遠。

(2)常常反思。經常洗手有益於身體健康,做過每件事後洗心,同樣有益於心理健康。洗心,就是做過每件事以後反思自己的行為,重新認識總結進行自我批評,找出幹擾智性的負麵思想,深入分析了解負麵思想最初產生的原因,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洗。堅持洗心,遲早會將一切混亂、邪惡、痛苦全部清理掉。

(3)養成好習慣。控製不了感官,更多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引發了上癮綜合征。當好習慣破壞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成了規律,也會如同那些不良嗜好一樣,很難改掉。隻要在與壞習慣的對抗中得到一次勝利,嚐到快樂的甜頭,就有望形成新的規律、記憶。

曾經的錯誤認識、不良行為怎樣幹擾了過去的良好習慣,如今通過對最初不良動機的重新認識,用好的行為幹擾現在的不良習慣,同樣能再回到從前。

(4)不斷放鬆身心。現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患上了抑鬱症,說明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沒有認清學習的真正目的,學習同樣會有損身心。洗心就是看一些能讓人放鬆、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或做一些放鬆身心的運動,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洗心有助於學習,洗心的目的就是讓內心安靜下來。

7.再不改變就老了

學習不能偏門,更不能囤積知識。新鮮的能量會使生命力更強、意誌更堅定、頭腦更清醒,能輕鬆自如地控製感官不至於走錯路。先學習再實踐,會少走許多彎路。先要有方向再上路,就不會走錯路。

人生難免犯錯,錯誤讓人重新認識生活,從中學會謹慎。如果第一次犯錯得到及時糾正,就不會重複犯錯。放慢生活節奏就能及時察覺錯誤。能認識錯誤才能做到自律、自覺、自省。有決心、耐心、信心逐步糾正錯誤,頭腦將更加年輕。

錯誤讓人糊塗,糊塗催人老,人越老越糊塗。錯誤不能及時改正,一生就糊裏糊塗過去了。人越糊塗,性格越倔強、固執、自私,心胸狹窄,什麼事都看不透,分辨力跟著聽覺、視覺、身體狀態一起下降。錯誤隻有趁年輕沒有成為習慣時才容易改正。

8.永遠年輕的內心

如果能放鬆身心地看待曾經犯下的錯,把意識全神貫注地集中到純正思想上,活在此刻的一呼一吸之間,以一念代萬念,減少不必要的思想、語言、行為,精神內守,心不外馳,若見諸境而內心不動,就很難犯錯。

人的內心每一刻都充滿青春活力,隻要能養成全神貫注的專注習慣,生活情形一定會漸漸改善。擁有清醒的頭腦、覺知的內心,就會擁有強大的製感力,就能去實現你的夢想。

9.改變從速度開始

自然平靜的內心是創造力、生命力,以及靈感的源泉。所以,在忙碌的一天裏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獨自安靜一會兒。在忙碌了一周後,一定要讓身體和內心完全地安靜一天。在忙碌一年時,一定要給自己安排一個假期來徹底地放鬆一個月,細膩地體會一下生活。

生活中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講求時效。人的注意力隻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充分集中,然後隨著能量消耗,注意力就開始分散,所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一件事才能充分發揮有限的能力,錯過最佳的時機就會降低效率,或者是徒勞地浪費時間,甚至會帶來傷害。

做事情不在於快慢而在於是否能精力集中、講求效率和速度。如果短時間內沒有完成一件事,注意力已經開始分散就立刻停止工作。讓自己充分放鬆,待恢複體能、精神力集中時再抓住時機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