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散
導讀:渙散是因為意識過於活躍,欲望太多。渙散會對生命之氣造成傷害,有損健康。消除渙散的方法有很多,最關鍵的是要控製意識。
1.意識的決定作用
《三字經》說:“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的生理結構以及天性都大致相同,隨著環境的影響,習性漸漸產生了差距,而之所以會產生差距,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意識。
相由心生。意識決定人的外貌,以及生活的方方麵麵。能量隨著意識不斷變化,努力把周圍的一切變成意識想象的樣子。人類的軀殼如同大理石一般,意識像名藝術家,意識控製能量,把身體塑造成不同的形態。身體和生活都隨著這名藝術家想法的改變而不斷發生改變。
2.渙散是因為欲望太多
內心隨著眼、耳、鼻、舌、身、意的波動,不斷地做出調整,以平衡感官,收獲寧靜。有新的發現就會觸發靈感,意識開始活躍起來,如果調節不當,感官失衡,就會痛苦,為了滿足感官,就會發現更多,隨著更多的發現,意識越發活躍,這些活躍的意識就是各種無名的欲望。精神渙散就是因為意識過分活躍,欲望太多。
3.渙散影響生命之氣
生命之氣支撐著人的肉體。生命之氣充足、旺盛,肉體就會健康,當生命之氣耗盡了,肉體就成了屍體。
生命之氣就是意識,包括理解力、思考力、審視力、意誌力、忍耐力、創造力、想象力、溝通力等思維形式。
意識過分活躍,欲望太多,精力不能集中,處在渙散狀態,生命之氣就會變弱。意識控製在正常的範圍,精力集中,不渙散,生命之氣就會達到最高點,變得旺盛。
4.將意識控製在合理的區間
精神渙散、不能集中,不但身體素質會下降,意識也將墮落或被分解得支離破碎,意識混亂,將削弱乃至失去生命之氣。
執迷於表相、很容易受物欲幹擾而分心的人,他的意識是脆弱的,很容易受到影響,陷入混亂。旅行途中,我們掌控著汽車,車壞了並不代表就此終止了旅程,依然可換乘一輛更好的車到達終點。但有一個前提就是,那輛車壞了的時候,我們必須保護好自己不能受傷,意識清醒,否則就沒有辦法轉乘另一輛車。隻有保持意識在合理的區間內活動,生命才有可能不斷地得到完善。
5.摒棄渙散,就能找回最強大的自己
我們來自哪兒?我們雖是媽媽生的,卻是從爸爸那裏來的。可我們在爸爸那裏之前又在哪兒?我們並不單是血肉之軀,在沒有降生前,生命之氣就存在於自然之中。
我們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但那段時光中我們卻真實存在過,隻是如今忘了那時的一些事。所以,每個嬰兒也都是一個個古老的靈魂,隻是借用了肉體來到了這個世界。
人的肉體死亡不代表生命就此結束,並非所有不運動的物體就不是生命。凍魚解凍依然可以複活,精子和卵子沒有大腦、肺、心髒,也同樣是活著的生命。活著不僅僅是心在跳、嘴在呼吸。
在我們還是精子,沒有和卵子結合前,我們的生命也是存在的。我們生而為人,都是最強大的生命,在無數的精子中奮力奔跑,才脫穎而出,和卵子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我們。
大自然公平地給予人類同樣的身體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可人內心的境界卻有著天壤之別,這個區別受著周圍環境的影響。然而,人在思想集中、專注於內心、深度平靜時,就會具有相同的智慧。他人是偉大的,因此我們也是偉大的,他人富有、健康,我們也會富有、健康,因為我們都是相同的生命體。
6.順從愛的力量
人的生活之所以飄搖不定,滿是痛苦,隻因為人的意識總在左右搖擺,橫衝直撞。意識不了解大自然中的正義和諧,不了解愛是宇宙中至高無上的法則,沒有順從,自然就會造成痛苦。
生活中偶爾遇點挫折,也都是幫人調整身心,及時回到自然法則的軌道上的契機。回首往事,我們曾經曆過無數的坎坷,哪一次遇到挫折,都是把內心調整到純粹愛的法則上,才活到了今天。
沒有一個人能一輩子在抱怨、嗔恨中健康地活著。即使有一天,挫折再一次重現,也隻要把內心帶回到什麼也沒有發生之前就可以了。當聽到愛的召喚,回到內心深處,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在內心中,愛的能量是最強大的,它與宇宙的能量是一體的,取之不完,用之不竭。
7.尊重內心想要改變命運的力量
人崇尚金錢就會一切以金錢為重,滿腦子都是錢的事,變得利欲熏心,唯利是圖。人崇拜木頭偶像就會一心想著木頭偶像,意識裏全是木頭偶像,就失去了自我。人依賴別人就會隨著別人的喜悲而喜而悲,不能掌控自己,就會痛苦。意識停留在什麼物體上,就會轉化成什麼樣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