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運動中培養覺知
將注意力拉回到知覺、視覺、嗅覺、觸覺上,是靜態地培養覺知。覺知的培養也有動態的一麵,比如在運動中培養覺知。
(1)全身器官、一身之神皆宗於腦,養神先養腦,經常洗頭,按摩頭部,吃一些健腦的食物。
(2)經常搓揉鼻子兩側,使得呼吸更順暢,預防鼻子的炎症,才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3)“眼不開,心不明”,人的眼睛不適合長時間近距離地看物體,目光需要在廣闊的空間中得到休息。當你抬頭觀看星空、眺望碧海藍天的時候,你的眼睛就完全放鬆了,頭腦、步伐、全身上下,包括內髒,無不變得輕鬆、靈活。
(4)經常叩齒,按摩牙齦,牙齒就不易鬆動。牙齒鬆動是縱欲過度傷腎導致的。保護好牙齒,就保護了胃和腎,會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5)舌頭也要常運動,舌頭不但主宰語言和飲食,還能從舌苔和舌質辨別身體狀況,經常對著鏡子做伸縮、翻轉舌頭的動作,靈活的舌頭方能知覺人間百味。
(6)常按揉臉部、頸部,保持麵色紅潤,就會神清氣爽,在心情喜悅的狀態下,心靈的感知能力最強,能應對各種處境。
找點時間享受一下一個人獨處的時光,靜靜地品味一下大自然中芳香的滋味,在如夢如幻的時光中就可以感覺到古人清靜無為的空穀幽蘭之境。
閉上雙眼像盲人一樣感受一下生活,就會了解你的知覺多差;蒙上雙眼重溫一下孩童時代捉迷藏的遊戲,就可以重新找到你的知覺。在注意力提高之後,能捕捉到任何細微的感覺。
知覺隻有在大腦平靜放鬆的狀態下才最為靈敏,大腦能處理外在事物,協調身體內部器官,大腦比我們更會照顧自己,大腦在充分休息放鬆時就會發揮作用。
人在胡思亂想、睡得過多或過少時,都會頭腦昏沉,失去對身體內部器官的控製。有用的能量流失而造成營養不良,或者累積多餘的脂肪成了胖子,像個貪婪的垃圾婆把每天撿來的垃圾堆滿屋子。大腦如同一個管家,在休息好、健康的狀態下會把身體內部環境整理得井然有序。
8.攝入健康的能量
有時能量可以轉化為意識,吃了壯陽的食物,性欲會增強;吃葷腥的食物,脾氣會暴躁;總吃甜食,視力、記憶力會下降;吃得過鹹,血壓會升高。意誌力隻能在大腦沒受損傷、沒接觸不良的事物前,意識清醒時,才能控製身體,避免接觸不良的事物。
如果大腦受損,意誌力減弱,身體再強大也將無能為力,隻能接受現實,記住教訓。這時意誌力隻能幫人忍受痛苦,慢慢修複身體。就像一台車,在性能好時可以避開危險,遭損壞時司機也無法控製,隻有修好才能繼續使用。
人生沒有如果,隻有後果和結果。我們能夠選擇起因(這是人類的自由意誌),但我們卻無法選擇改變、逃避後果(這是宿命)。因此,自由意誌代表著起因最初的力量,而人們的命運則是在後果作用下得到的不同結果。
9.少食少欲
食少病少,食少欲也少。少欲則少麻煩、困惑,無欲則意誌力剛強。欲望來源於太多的雜食,飲食過多、過雜的不良食物,會導致亢奮或懶惰,以及肥胖或消化不良。食在精,不在多。偶爾讓胃腸休息一下,少吃點兒更有益於恢複胃腸的知覺,提高覺知力。
10.改變飲食
大蒜、大蔥、洋蔥、韭菜等刺激性食物雖然有殺菌、抑製癌細胞、壯陽等效果,但是,不吃油膩的食物,身體健康,又何須防癌。這些食物能勾起人的性欲、不良的情緒及欲望,沒有過多的欲望又哪裏來的煩惱。
煩惱、痛苦等許多負麵意識也都潛藏在一些食物的能量中。當意識形成,身陷其中,意誌力也很難抗拒,即使讀了很多書,修行了很長時間,不改變飲食,意識也很難改變不良的習慣、性格。正確地攝取食物非常重要,意識混亂,忠勸也無濟於事,清醒的人無須勸,糊塗的人勸也白勸。
11.給欲望減肥
管住嘴就是給欲望減肥。因為欲望是從吃開始的,人類一切行為的最初目的,就是獲得食物,生存下去。就像饑餓時所有欲望都會集中在吃這一種欲望上一樣,把所有的欲望變成一個欲望就稱不上欲望,把所有的煩惱變成一個煩惱就稱不上煩惱。管住嘴,但也沒有必要因此而絕對禁食,對於經常吃零食的人來說,不吃垃圾食品就是禁食。
五顏六色的零食、飲料對於沒有節製的人來說就是毒藥。杜絕或減少小食品,油炸、熏烤、醃製等刺激食物,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化學添加劑的不健康食物飲料的攝入,就會對悅性食物開始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