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時刻專注健康。不要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奴隸那樣去做一些能力以外的事情,逼迫它酗酒,應該睡覺時不讓它睡覺,在空氣不好的天氣、地方運動,為了追求口感的刺激去讓它吃那些身體承受不了的垃圾食品,為了應酬讓它在外亂吃亂喝。
頑固是過度的思考
人在思考問題時會觸動大腦的腺體,大腦會不間斷地分泌各種元素。當思考過度時腺體分泌的元素大量排出,人就會感覺異常興奮或者出現幻覺;分泌變得紊亂時就會喜怒無常。
頑固是過度的思考,是身體的腺體分泌出現了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重新整理能量,讓你的身體能夠快速放鬆下來,大腦能盡快恢複平靜。
思慮過度時就活動活動身體,或者轉移一下思考的問題,不斷調整情緒,畢竟有喜怒悲思恐等多種情緒可供你調整。這本書已經介紹了足夠多控製情緒的方法,從頭至尾仔細閱讀一遍,一定會讓你的情緒恢複平和。
如果實在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就要及時就醫,就醫越及時越不容易導致嚴重的精神疾病。治療及時的話,去一次心理醫院就可痊愈。切勿迷信鬼神而耽誤治療,導致終身都得借用藥物調理。
修煉平和的功夫是真正的正能量。正即是平和、平衡、不偏不倚。而現在的一些勵誌大師一味地煽動人的激情,如同思想的麻醉劑,不過是一種群體心理催眠術,把一群人變得瘋狂固執,任由他擺布。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經常處在亢奮緊張的狀態,大腦必然會受到損傷,遲早會導致精神上的崩潰。無論做什麼事都應像跳舞一樣優雅,掌握好韻律節拍,有急有緩,張弛有度,有既定的秩序和軌跡,循序漸進地發展才能真正地有所提高。
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急於求成,慢慢去改變,就像鍛煉身體一樣,不追求極限而追求舒適度,感覺呼吸順暢、心情愉快即可。這是一種平和的功夫,也是應對頑固的方法。
放下
導讀:瑜伽三摩地意味著放下,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我們放下是因為我們了悟生死,我們放下了,才能找回自己。
人生是不斷放下
古人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放下與生命無關的負累,不放下歲月沉積的思想,歲月這把殺豬刀就會在你的內心留下一道道痕跡,讓你無法平靜,永遠覺悟不到生命的真諦。
偏財喜物者會不斷地想盡辦法高築圍牆守護財產,最終把心靈和錢財埋葬在一起。熱愛生命的人會不斷拆掉思想的圍牆,敞開心扉,與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融合在一起。輕輕地拋開不真實的東西,順應自然規律,就會像冬天過後高高興興地脫下厚厚的棉衣迎向春天一樣輕快。
有覺知的人會不斷地輕輕拿起生命的必需品,在不需要時會帶著尊重和感激把它們輕輕放下。猶如蛇蛻皮一樣完整,把原有的舊皮囊輕輕褪去,穿上新衣,自由地穿梭在叢林中。放下的過程如此完美、輕鬆、自在,沒有任何的痛苦,並不是撕心裂肺的掙脫。
我們為什麼放下
心髒的跳動每次都有一個停歇的瞬間,但是那並不代表死亡,而是生命延伸的另一個起點。生命瞬息萬變,一起一落就是一生一世,起起落落就是生生世世。死亡不過是從已知中解脫,接受無常的存在,真正地生活。
死亡就是身體的生理功能停止了,靈魂換了個外套,意識能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如同經曆了一夜的深睡眠,醒來你依然是你。睡眠是在原有的身體裏進行了一次新舊交替的新陳代謝,而死亡也不過是一個生命體的新舊交替的過程,一個生命體消失,另一個生命體形成,僅此而已。就如同太陽在西邊落下,又從東方升起;如同把泥做成陶瓷,再把陶瓷化為泥,泥又有什麼變化呢?
我們總習慣把現在的生命體認定為生命,可在胎兒形成之前,雖看不到生命體,但若沒有生命,又哪裏有胎兒?在胎兒未形成之前看不到形體是因為,生命與整個宇宙是一體的,從宇宙中分離出的那個極其微小的部分,才是如今我們認定的現在這個生命體的前身。
我們現在的生命體就像散落在沙灘上的浪花,浪花如果認為它單獨存在而不願意回到大海,終究會枯幹,如果它很愛惜自己,不斷地保存水分,終有一天會回到大海裏。
放下是回歸自然
放下塵封已久的記憶,衝刷掉內心的塵埃,剔除生活中無關緊要的一切,方能知覺到“淡泊以清心,寧靜而致遠”之真意。內心不再輕狂,不再迷惑,方能顯露真心,找回自己,悟到一切如夢,唯有健康的身體最真實、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