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1 / 1)

第二十四章

《周易》原本用於占卜禍福吉凶,所以卦爻辭常見吉、凶、悔、吝、無咎等字樣;後來《易傳》提到哲理高度來加以解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我們說,易者變易也,一切吉凶悔吝都是由變動所引起的。又說,一部《易經》就講“進退、存亡、得失”六字。

光是這兩點道理,就大有文章可做。這裏暫不說,隻說“無咎者,善補過也。”

這還得先解釋一下悔、吝、咎三字原義。

“悔”,首見乾卦上九爻“亢龍有悔”。“悔”就是悔恨。《周易正義》:“悔者,其事已過,有所追悔之也。”《周易集解》引王肅曰:“知進忘退,故悔也。”

“吝”,作“憾惜”或“恨惜”解。首見屯卦六三爻:“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意謂“追逐山鹿沒有虞人引導,隻是空入茫茫林海之中;君子應當見機行事,此時不如舍棄不逐,要是一意前往,必有憾惜。”

“悔吝”比之於凶的大失,還隻是“小疵”,就是稍有弊病,也即憂虞之象。

至於“咎”,就是過失之意。“無咎”說明善於補救過失。看到“無咎”二字,本身並不等於“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會沒有過錯,隨時有錯,若能隨時反省自己,隨時改正,那就沒有過錯了。真正到了無咎的時候,那當然是好的了。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這兩句意蘊較深。是說憂念“悔吝”要從預防纖介小疵做起,震懼“無咎”要時時在內心悔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三者,多也。每日每時每刻都在反省自己、檢點自己的行為,隨時改正微小的過錯,那才可以真正做到無咎,避凶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