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你的表情出賣了你(1)(2 / 3)

關於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夫妻吵架。丈夫小A和妻子小B剛結婚時,感情很好,常常形影不離。可是,隨著生活的日漸平淡,彼此都熟悉了婚後的生活,再也沒什麼新鮮感了,就常常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而吵架了。

起初小A和小B一有不滿,就互相爭吵,各不相讓,但吵過後,兩人堅持不了幾個小時又和好了。後來,隨著吵架次數的增加,這好像成了家常便飯,小A和小B誰也不願再理睬對方,他們經曆了一個冷漠的階段。

但這也不是辦法,小A和小B還要麵對家人和朋友,為了不讓別人看出來,他們逐漸過渡到有別人在場的時候,彼此顯得關係還不錯、很恩愛,而一旦隻有他們倆獨處時,家裏則靜悄悄的,互不打擾。漸漸地,沒人在的時候他們也開始說話了,但這並不是盡棄前嫌,隻是有時候有一些不得不說的話而已。當彼此間的不可調和發展到極端時,不快樂的表情反而逐漸消失,他們的臉上反而呈現出一種微笑,態度上也顯得卑屈而又親切。怪不得一位經常辦理離婚案的法官說,當夫婦間任何一方表現出這種態度時,就表明夫妻關係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由此可見,觀色常會產生誤差。滿天烏雲不見得就會下雨,笑著的人未必就是高興。

很多時候,人們苦水往肚裏咽著,臉上卻是一副甜甜的樣子。反之,臉拉沉下來時,說不定心裏在笑呢。

眼神的秘密

孟子在《離婁》上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斷一個人心術的論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寮焉;胸中不正,則眸子蠔焉。”從眼睛裏流露出真心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看一個人的心術,要看他的眼神。他心術是正還是邪,透過他的眼神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從醫學上來看,眼睛在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

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很多時候會通過他的眼神表現出來,深層心理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爬上窗台就不難看清屋中的情形,讀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曉人們的內心狀況。一個人心裏正在打什麼主意,他的眼神都會立刻忠實地告訴你:我在想些什麼。

眼睛看人的方法由來已久。人的個性是一成不變的,無論其修養功夫如何高深。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所表現最顯著、最難掩的部分,不是語言,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言語動作態度都可以用假裝來掩蓋,而眼睛是無法假裝的。

清代的曾國藩是個看人的高手。一次,李鴻章向曾國藩推薦三個人,恰好曾國藩散步去了,李鴻章示意三人在廳外等候。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說明來意,並請曾國藩考察那三個人。

曾國藩講:“不必了,麵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讓人放心,可派他做後勤供應之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麵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隻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可獨當一麵,將來作為不小,應予重用。”

李鴻章很吃驚,問曾國藩是何時考察出來的。曾國藩笑著說:“剛才散步回來,見到那三個人,走過他們身邊時,左邊那個低頭不敢仰視,可見是位老實、小心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後勤工作一類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麵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之後,就左顧右盼,可見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邊那位,始終挺拔而立,如一根棟梁,雙目正視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淮軍勇將、後來擔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