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水的深淺呀,所以沒遊過去搶食。母獅死守並獨占食物,得意地盡情享用。一不小心,屍體掉進水裏,它下水攫住,一站起來,群獅洞悉了:哦,原來那麼淺,隻及你膝。二話不說,饑餓的獅子群一齊下水擁前,把母獅的晚餐搶走了。人人都不想倒下去,希望站起來。無意中,一個飛揚跋扈的姿態,便讓所有旁觀者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底牌在哪兒,水有多深——哦,那麼淺。是自己給揭發的。人們處於劣勢時會有求勝的謀略,然而沒有隱藏的功夫就會過早泄露天機,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如果一個人被他人將其才智和實力看了個透底,那麼他所有的弱點和局限都會暴露無遺。而得意時的張揚狂妄,恰恰將自己的才智和實力盡現於眾人眼前。
掩藏好你的意圖
密謀往往隱藏在公開的事物裏,而並不與公開事物相對立。最公開的事物中往往隱藏著最秘密的陰謀。永遠不要暴露自己的目標,不要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不要讓自己的鋒芒在別人的眼前晃動。人生好比一場戰鬥,要學會隱藏自己,埋伏自己,隻有學會防守,讓自己首先獲得保全,才能在帷幄中運籌進攻的策略和等待進攻的時機。而低調做人正是一種隱藏自己的保護色和遮陽傘。
俾斯麥35歲時,擔任普魯士議會的議員,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當時的德意誌四分五裂,奧地利是普魯士南方強大的鄰國,如果普魯士企圖統一德意誌,奧地利就要出兵幹預。
俾斯麥一生都在狂熱地追求普魯士的強盛,他夢想打敗奧地利,統一德意誌。他是個熱血沸騰的愛國誌士和熱愛軍事的好戰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要解決這個時代最嚴重的問題並不是依靠演說和決心,而是依賴鐵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好戰分子居然在國會上主張和平,他說:“沒有對於戰爭的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戰爭結束後,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麵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廢、妻離子散的悲傷?”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真正意圖,他連做夢都想著統一德意誌。
在國會上,他盛讚奧地利,為奧地利的行動辯護,這與他內心的強烈願望簡直是背道而馳。俾斯麥反對這場戰爭有別的企圖嗎?那些期待戰爭的議員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變了主意。
幾個星期後,國王感謝俾斯麥為和平發言,委任他為內閣大臣。幾年之後,俾斯麥成了普魯士首相,他對奧地利宣戰,統一了德意誌。
為什麼當初俾斯麥讚成和平,而後來卻主張戰爭呢?因為他意識到普魯士的軍力趕不上其他歐洲強權的實力,並不適合發動戰爭。如果戰爭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他渴望權力,對策就是發表那些違背自己意願的言論,瞞騙眾人。正是因為俾斯麥這席談話,國王才任命他為大臣,他才得以迅速爬升為宰相。一旦他獲得了權力,就用武力統一了德意誌。
俾斯麥是有史以來頗有“心計”的政治家之一,他善於權謀。在主張和平這件事上,沒有人懷疑他的居心,如果他宣布了自己真正的意圖,就不會得到國王的支持,那麼,也就不會有後來德意誌的統一了。
正是由於俾斯麥能分清形勢,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巧妙地掩藏起自己的真實意圖,才使自己掌握了政治主動權。
讓你的行動沒有單一的解釋
戰略要簡單,方式要複雜,要讓你的行動沒有單一的解釋。這將會讓你的對手茫然不知所措,產生錯誤的判斷。
如果你無法為自己的行為穿上一層密不透風的神秘外衣,那麼至少也應該學會不要讓對方一眼看穿,還要不時露一手,其行為方式要出乎人們的意料。如果你發現在某些場合自己落入陷阱受到圍困,或是隻有防守之勢,試試用一項別人無法輕易理解或捉摸的行動來擺脫困境。
在人際交往中,別人總是試圖判斷你行動背後的背景和動機,你表現得越深不可測,對別人的吸引力就越大。在對方無法猜測和解釋你的行動時,他們就不敢輕易采取行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名嗅覺靈敏的美國新聞記者得到情報:美國羅斯福領導的一個小組,成功地破譯了日軍關於進攻中途島的密碼,從而掌握了日軍海上作戰部署的確切情報,美軍據此已針對性地進行了戰略準備。芝加哥的一家報紙根據這位記者提供的稿件,立即作為獨家新聞在報上全部捅了出去。這樣一來,不但會引起日本人的警覺而立即更換密碼和調整戰鬥部署,而且會使美軍的中途島之戰前功盡棄,處於十分被動挨打的地位。
麵對如此嚴重的泄露國家戰時情報的事件,有關人員要求羅斯福總統下令嚴查法辦。可羅斯福一反常態,他既沒有責成追查,也沒有興師動眾地辟謠,更沒有因此而調整軍事部署,而是裝出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結果,事情很快就平息下去了,此事根本就沒有引起日本情報機關報的注意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在我們想了解或是掩蓋一些事情的真實情況的時候,有時候我們也必須采取迂回的方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