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後,當我再次光顧這家商店時,沒有再看見那位滿腹牢騷的小夥子。商店的另一名店員告訴我,上個月,公司人員調整時,他被解雇了。“當時,他非常震驚,也非常激動和氣憤……”幾個月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又碰見了那個小夥子,他心情有些沉重,一改往日的“意氣風發”。他說,時下經濟不景氣,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說完後,他匆匆離去,說是要去參加一個麵試,雖然工作性質與原來的沒有什麼不同,薪水也不比原來的高多少,但他還是很珍惜這個麵試機會,連連跟我說“一定不能遲到。”也許,如果他懂得珍惜原來的工作機會,努力工作,今天就不需要這樣努力地去找工作了。
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是以盈利為第一目的的。為了達到這個基本目的,老板們常常要解雇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員工,同時吸收一些新的員工進來,這是他們每天都會有的一些常規性的整頓工作。不管業務多麼繁忙,這種優勝劣汰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之中,不僅僅是在經濟蕭條時期。那些無法勝任、不忠誠敬業的員工,都有被擯棄於公司大門之外的可能,唯有擁有一定技能並且努力工作的人,才會被留下。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去努力找工作。所以,請珍惜你現在的工作吧,即便是為了生存。大部分年輕人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手頭的平凡工作就是一座豐富的鑽石礦,隻要好好挖掘——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鑽石”——職位的上升和薪資的增加。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每個人都靠出售某種商品而生活,或許要推銷某種商品,或許要推銷你自己。因為金錢是價值的交換,人都要靠提供價值而獲得財富。
在工作中,先不要考慮是否會被利用,也不要怕被人利用,人的價值其實正是來源於各種“被利用”。如能有幸被人利用幾次,就算沒有經濟回報,聲譽也會如日中天了,後麵的事就好辦了。
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王磊在一家文化公司做編輯已經一年有餘了,但職位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升遷。有一天,他忿忿不平地對朋友郝斌說:“我在公司裏的工資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裏。我恨這個公司!總有一天我要跟老板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你把那家文化公司的業務都弄清楚了嗎?一本圖書的編輯、印刷、發行等工作流程你都完全摸透了嗎?”郝斌問道。
“還沒有。”王磊有點疑惑,郝斌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我舉雙手讚成你離開,這個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但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認為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郝斌繼續賣著自己的關子。王磊更是疑問重重了,瞪大了雙眼盯著郝斌。像是在說:“聽說過進一個公司需要時機的,但還真是沒聽說過離開一個公司也需要時機的。”“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
我建議你先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工作,把他們有關一本圖書編輯、發行的所有流程都完全搞通,成為公司無可替代的獨當一麵的人物,然後再一走了之,這樣做豈不是既出了氣,又增加了自己再次找工作的資本嗎?”王磊覺得郝斌說的非常在理。於是,他聽從了朋友的建議,忍辱負重,一改往日的散漫習慣,開始認認真真地工作起來。半年之後,郝斌在路上偶然遇到了王磊。“現在你大概都學會了吧。時機到了,你打算什麼時候拍桌子不幹呢?”王磊淡然笑道:“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時常委以重任。
上周五經理還找我長談了一次,準備升我為管著二十幾號人的編輯主管呢。說實話,不僅僅是老板,就連公司裏的其他同事都開始敬重我了!我暫時沒有要離開的打算了。”隻知抱怨別人的態度,卻不反省自己的能力,這是人們在工作中常犯的一個毛病。我們不得不佩服郝斌的智慧,他用一個很巧妙的勸說方式改變了朋友的關注點,從抱怨公司、抱怨工作變成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變得重要。把自己變得重要是一種能力。
重要與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靠他人的認可。當你深挖了一個創意被人利用時,你的努力得到了上級的肯定,這一利用價值也將你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沒用!”廣泛流傳於網絡上的這句名言,用在這裏最恰當不過了。所以,在抱怨自己不被人重視之前,先要看看你這個人本身是否是有用之軀。可以說能被他人利用是一件極其令人高興的事情,這最起碼證明了你有被人利用的價值。
說白了,我們就是一件商品——老板用金錢換取我們身上的利用價值。因此,不被他人利用可以說是人世間最為痛苦的事了,因為這隻能說明你沒有被人利用的價值。一點利用價值都沒有(對社會無害,對別人也沒用)的人,是不是該有所反省了呢?以前最鄙視那些利用別人的人,現在我發現自己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那些沒用的人才是我們要真正要鄙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