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的機器出了故障,請人來修。可是維修人員修了好久都沒修好,隻好再請一位技師。這位技師的收費比較高,每小時大概要500美金。待技師來到公司後,繞著機器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好久。最後他劃了一條線,說隻要在劃線的地方拿錘子砸一下,機器就會好。
人們將信將疑,但還是拿錘子砸了一下,這台機器果然正常運轉。公司負責人就問他收費多少,他說:當然是一小時500美金。這家公司負責人說那你列一個清單,我們想知道你是如何收費的。那位技師按照要求列了一份清單:砸一錘子,價格為1美金;找出在哪裏砸這一錘子,價格為499美金。“找出在哪裏砸這一錘子”就是這位技師具備的一般人不可替代的核心專長。
價值是你擁有的能力和經驗的核心表現,是一個人內在的競爭力。不能說你離開公司或是失寵於上級了,你的價值就失去了。你的這種可被別人“利用”的、永不消失的真正價值,將使你在職場上如魚得水。“華人管理教育第一人”餘世維老師說過——人要永遠保持自己那份被人利用的價值。這就是你長久地在一個公司待下去的必要條件。以“播種”的心情來經營事業一個人的工作,能為自己的簡曆增加分量。隻有讓老板看到你真正的能力,他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的利潤。
在工作中,經常有人抱怨自己工資不漲,職位不升,但又不願意做出更多的努力。他們經常說:“我隻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工作,我幹的活對得起這些錢就行了。”所以就經常出現這樣的矛盾——員工覺得應該是老板先給自己漲工資,自己再好好幹活;而老板覺得員工應該先幹出點成績來,他才願意給員工加薪水,給員工安排重要的事情,提升員工的職位。我當過員工,也當過老板。
作為老板,我是不會去給一個沒有做出任何成績的員工漲工資的,所以某類員工覺得先漲工資再好好幹活這種理想狀態根本就不現實。一方麵,在這個社會,老板永遠是強勢的,你不好好幹,還有一堆人搶著幹呢!另一方麵,加了薪水,員工就會好好幹活嗎?未必,如果一個人習慣了做事拖拖拉拉,挑肥揀瘦,豈是漲的那點薪水就能改變的。有一個古老的阿拉伯寓言說的好,“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上,這都是最好的策略,對於沒有資源可用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有一個人在沙漠裏行走了兩天,途中遇到暴風沙。風非常大,吹的他什麼也看不見,一陣狂沙吹過之後,他已認不得正確的方向。正當他迷惑的時候,在他的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看見小屋他感覺到很累,於是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裏麵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現在覺得很渴,但是讓他失望的是,屋裏沒有水,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後院,卻意外地發現了一架抽水機。
這使他異常興奮,他飛快地跑上前汲水,可是怎麼抽也抽不出半滴水來。這時,他頹然坐地,心想:這回算是徹底完了,沒水喝肯定走不出沙漠。他正在想的入神時,卻無意中瞟到了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如果想喝水,你必須用瓶子裏的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將水抽出。但是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用水把瓶裝滿!”他急忙拔開瓶塞,發現瓶子裏果然裝滿了水。但是,他的內心開始了激烈的交戰。如果自私點,隻要將瓶子裏的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如果照紙條說的去做,把瓶子裏僅有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抽不出來,他就會渴死在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險?最後,他決定把瓶子裏僅有的水,全部灌入那架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然後用顫抖的雙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湧了出來!
他喝足水後,又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
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這樣你才能夠取得更多的回報。同樣的道理,在收獲自己的成功之前,你也必須先付出自己被人利用的價值。這就是欲擒故縱的道理。我曾目睹了很多業績不好的營銷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害怕吃虧!在他們心中認為拿多少錢辦多少事,容不得別人占一點便宜,選擇區域時也都揀成熟的區域市場挑。結果幾年之後,那部分害怕吃虧的營銷員仍守著自己當初的那一小片區域,而那些看似吃虧的營銷員有的成了領導、有的自立門戶做了老板。舍得舍得,先舍後得!道理簡單,內涵深邃。員工的身份,老板的心態員工要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發現問題、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員工和老板的關係真的如大多數人所說的那樣——因為某些利益的衝突,永遠無法形成共同的交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