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責任大於興趣(1)(1 / 3)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嘴不言。

工作像雞肋,而我像枯井每種工作都有好的一麵和壞的一麵,任何人都有可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厭煩的工作。許多在大公司工作的員工,他們擁有淵博的知識,受過專業的訓練,從事著令人羨慕的工作,拿著一份不菲的薪水,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對工作並不熱愛,視工作如緊箍咒,僅僅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出來工作。他們精神緊張、未老先衰,工作對他們來說毫無樂趣可言。

一位專對管理人員提供谘詢的心理學家說:“步入中年,工作時間過半,這時,人們不再那麼安分守己。這種內心的焦躁會對事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即使你並不真正想跳槽,但也會對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感興趣,開始打聽求職的情況。你開始花時間注意兼職或附帶的小業務生意。你也可能變得脾氣急躁,或牢騷滿腹,或開始搞點兒收藏,如收集運動車等,或來點兒風流韻事。”引起他們躁動不安、空虛無聊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再能從工作中找到對自己能力的挑戰。工作對他們來講,已是輕車熟路,沒有半點兒新鮮感,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大學畢業後,李昕很慶幸自己能夠找到一份夢寐以求的合適的工作,專業對口、收入頗豐還很穩定。工作伊始,李昕滿懷信心,幹勁十足,可是一年過去了,她發現工作每天都是那樣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所有的事情都和計劃中的沒有什麼差別,沒有任何新鮮感,於是她再也不像剛剛參加工作時那樣,為做好一個項目而盡職盡責了。她發現這個工作已經不能帶給她快樂和滿足了,尤其是當她看到辦公室的種種勾心鬥角時,更感到厭倦萬分。她的情緒開始低落,行為變得古怪,經常牢騷滿腹、無端發火……

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了?李昕無法解釋這些。而她周圍有很多朋友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早上一睜開眼睛,就為是否去上班而再三躊躇;剛走進公司大門,就為即將開始的工作而心煩意亂;時常蹦出換工作的念頭,無緣無故感到疲乏,就像一口枯井……這樣的日子,何時是盡頭?每個人都希望找到生活的樂趣,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工作:一個人擁有一間可愛的辦公室,收入可觀,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能無拘無束地遊覽美景勝地,而且沒有人對你指手畫腳。遺憾的是,這種工作根本不存在,很難想象有哪種工作會令人十分滿意。每種工作都有好的一麵和壞的一麵,任何人都有可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厭煩的工作。即使給你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但如果總是一成不變的話,再充滿樂趣的工作也會變得枯燥乏味。在你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係在一起的。

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工作。你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對人生的態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現決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現,你在工作中的成就決定了你在人生中的成就。江亦供職於上海某金融擔保公司,在三年的工作中,她贏得了“難不倒”的美譽。她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準則,那就是——今日事今日畢。她處理每一件事都細致周到,並保證它們在第一時間高品質地完成。憑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和付出的努力,江亦晉升為本部門領導。

由於她總能認真傾聽同事的想法,了解部下所關心的事情,並領導她的部門出色地完成每一項任務,江亦所在的小組贏得了好評,成為了全公司公認的可以委以重任的團隊。與此相反,三樓有一個運營部門,人數眾多,績效卻不理想,他們與江亦的團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成為大家批評的焦點。

為了能讓公司有一個全麵的改觀,老板決定提升江亦為三樓的業務經理。幾個星期後,江亦經過慎重考慮接受了上級的任命。工作的開展自然十分艱難,但是,江亦迅速調整心態,把對這份工作的厭惡轉變成了熱愛。同時,她的這種積極的情緒深深地影響了手下的員工。在這種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下,落後的運營部門迅速改變,並最終成為了公司的典範。可見,一項工作有趣與否,取決於你的看法。對於工作,我們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可以高高興興和驕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臉和厭惡地做。如何去做,這完全在於我們。

所以既然你在工作,為何不讓自己充滿活力與熱情呢?責任大於興趣人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除了興趣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責任感”。因為強烈的責任感能激發人們對工作的濃厚興趣。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生活價值,就是對工作有興趣。”人們習慣從興趣出發選擇自己的工作和職業,認為這樣更容易做出成績。

不可否認,當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總是會花200%的精力去創造;而當我們做著枯燥無味的事務時,我們便懶得理睬,最好能有辦法應付過去。不幸的是,在工作當中,我們所做的80%的事情都是煩瑣而重複的,如果我們為此而表現的悶悶不樂,那我們就會陷入長期的鬱悶壓抑之中無法自拔。學會喜歡自己的工作,並把注意力放在日常工作中能學到東西的方麵上去。盡量少用“有趣”,“好奇”之類的詞語來描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代之以“充實”,“有成就感”,“樂意”等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