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停止抱怨,提出建議(1)(3 / 3)

累計幾百個小時的超時工作從未發過一文加班費,我比其他人做得更多,我使公司團結在一起。現在就因為我無法同時做兩件事情,他就恐嚇要辭退我。豈有此理!”她走到接線員那裏說:“我有一些信件要你幫忙。我知道這並不是你分內的工作,但你除了坐在那裏偶爾聽聽電話以外,並沒有什麼事可做。這是急事,這些信今天就要寄出去。如果你無法辦到,最好讓我知道,我會叫別人做。”她也變得煩亂了。

請接著看接線員的情形吧。她大發脾氣。“這是從何說起,”她說,“我是這裏最努力的職員,且待遇最低。我要負責接聽四路電話,而他們卻在那兒喝咖啡、聊天、聽電話。每次他們進度落後時,總要找我幫忙,真是不公平。要我幫忙還用這種態度,真是開玩笑。如果沒有我,公司的事情早就停頓了。”她把信件發出去了,但是她做的時候心裏很不是滋味。她回到家時仍在發怒。進了屋,猛地關上門。她看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她12歲的孩子正躺在地板上看電視,第二件事情是他的短褲破了一個大洞。

在極度的憤怒中,她說:“我告訴你多少次放學回家後要換衣服!我供養你,送你到學校念書,還要做全部的家務,已經被折磨得要死。現在,你必須到樓上去。今天你的晚飯就別吃了,以後三個星期不準看電視!”她也變得煩亂了。

現在,再看看她12歲兒子的情形。他走出房間說:“真是莫名其妙,我看電視也有錯嗎?”就在這個時候,他養的貓走到了他麵前。

小孩狠狠地踢了它一腳,並說:“你給我出去!你這隻臭貓!”心理學上的這個“踢貓效應”描述的雖然有點兒誇張,但確實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糟糕的心情如果不加控製,是會惡性傳遞的。抱怨的情緒會像病毒一樣感染他人。抱怨是無能的表現抱怨者隻是在消極地表達自己的無能,無奈地渲染自己的軟弱。抱怨還意味著現實沒能達到你所期望的標準,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你抱怨的領域,你肯定是不成功的。

可以說,抱怨者隻是在消極地表達自己的無能,無奈地渲染自己的軟弱。經常抱怨則會使人覺得“這個人不會解決問題”,而生活是不同情弱者的。抱怨體現了一個人的懦弱無能。自己做的事沒成功時,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努力使事情做得圓滿。適度地檢討自己,並不會使人看輕你,相反總強調客觀原因,抱怨這,抱怨那,隻會使別人輕視你!

身為一名員工,你沒有必要像祥林嫂一樣不厭其煩地抱怨著自己像個真空人一樣不被他人看在眼裏,過多的抱怨隻會表明你的無能。抱怨、牢騷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有消除抱怨,通過努力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才會使自己的職業生涯出現快速升值的發展空間。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做安利的朋友介紹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日下午,大雨滂沱,乘公交車,參加團市委組織的關於義工活動的一個會議。因為團市委和安利有過良好的合作,所以會議的地點定在了安利長沙總部。在公交車上,一紅衣婦女站在了我旁邊,從她與其夥伴的聊天內容來看,她們應該也是去安利,好像還很焦急。下了公交後,因為沒有帶傘,所以我急急忙忙地向安利所在的大廈跑去,緊隨紅衣婦女身後,紅衣婦女突然回過頭來問了我一句:

“你也是去安利吧”“是啊。你呢?”“我也是,趕著去開會。”

“真的?我也是趕著去開會,偏偏碰上這鬼天氣。”“那你肯定不是安利人。”

“哦?何以見得?”

“因為安利人從來不抱怨。”她笑著答道。我愣了一下。明白了她所說的不抱怨。早些年抱著好奇心,我聽過不少安利的培訓課。有相當一部分加入安利的人,是因為在事業、生活中不盡如意,而寄希望於通過安利找到實現自我的價值。應該說,他們是承受著很大壓力的一群人,不管是過去的失敗,還是在從事安利銷售時的壓力、別人的不理解,他們經常需要給自己減壓。我們大部分人所習慣的減壓方式是發泄,抱怨,或者泡吧買醉之類的。然而,不管是多大的困難,還是很細小的一點不如意,“安利人,從來不抱怨。如果你從來不抱怨。那你已經是強者。”這句話背後值得我們回味和領悟的東西太多。

在任何時候,抱怨都是懦弱無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