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出生於動蕩之年(2 / 3)

“啟稟大王,臣以為非60萬人馬不可。”

秦王政聞言,麵露慍色,冷冷地說:

“王將軍老了吧,何時變得這麼膽怯了?李將軍英勇果斷,寡人以為他是對的。”

就這樣,秦王政命李信為上將,命蒙武為副將,領兵20萬,擇日出征攻打楚國。王翦因受到冷遇,心裏悶悶不樂,便以老病為由向秦王政請求辭官回鄉。秦王政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王翦的請求。王翦悻悻地回到故鄉頻陽(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閉門不出。

李信信心百倍地領著2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赴楚國。楚王負芻(前227年至前223年在位)聞知秦軍大舉來犯,慌忙召大將項燕商議對策。

項燕是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西南)人,世代為楚將,因封於項(今河南省項城市),故姓項氏。項燕聞知李信為秦軍上將,且隻有20萬人馬,笑道:

“大王請放心,李信不足為慮,臣這就去安排迎敵之事。”

項燕果然不愧為一代名將,他主動放棄了寢(今安徽省臨泉縣)地,以驕李信之心。李信果然中計,率部輕裝突進,深入楚國腹地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項燕趁敵不備,突然率部殺到,大破秦軍。

李信慌忙向西退卻,項燕率楚軍追擊三天三夜,一路掩殺,殺掉秦軍7名都尉,打得李信潰不成軍,丟盔棄甲。李信隻得率數千殘部向鹹陽方向退卻,項燕則乘勢收複了寢、鄢(今湖北省宜城市)等地,聲威大震。

(三)

李信兵敗的消息傳到鹹陽後,秦王政勃然大怒。他這才想起老將王翦,急忙令人備車直驅頻陽。王翦聞知秦王政駕到,慌忙出迎,將其引入內室。秦王政拉著王翦的手,頗有悔意地說:

“都怪寡人沒有聽從將軍的建議,才讓李信辱我秦軍。”

王翦早已知道李信兵敗之事了,他安慰秦王政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大王不必自責。”

秦王政焦急地說:

“不容寡人不自責啊!如今項燕正領兵往西而來,眼見就要打到我大秦的地界了。將軍雖然有病在身,難道就忍心離棄寡人嗎?”

王翦見秦王政要起用自己,又擔心他不肯給自己足夠的兵力,就推辭說:

“臣多病,又老糊塗,恐怕不能為大王效力了,還是請大王另選賢能吧。”

秦王政堅持道:

“難道將軍還在生寡人的氣嗎?請將軍不要再說了,寡人已經決定了。”

王翦見不便再推辭,便趁機說道:

“如果大王一定要以臣為將的話,非要60萬人馬不可。”

秦王政羞愧地說:

“一切都聽從將軍的安排。”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王政以王翦為上將,令其領兵60萬直奔楚地而去。秦王政親自將王翦送到灞上長亭(今陝西省西安市東)。臨別前,秦王政又拉著王翦的手,問道:

“將軍還有什麼要吩咐的嗎?”

王翦深知秦王政的心思,便向秦王政要了很多良田美宅。秦王政笑道:

“將軍此去定能大破楚軍,還用擔心貧窮嗎?”

王翦正色道:

“為大王領兵打仗,有功終不得封侯,所以臣才趁著大王用臣之際多多要一些良田美宅,以此作為子孫的基業。”

秦王政聞言大笑,點頭答應了王翦的請求。王翦領軍行至函穀關後,又派使者返回鹹陽,再向秦王政要更多的賞賜,秦王政又笑著答應了。王翦的隨從人員不解地問:

“將軍要這麼多賞賜,難道不覺得太多了嗎?”

王翦笑著回答說:

“不多。大王素來多疑,今以傾國之兵專委於我,如果我不多為子孫要些田宅以表明我絕無謀反之意,大王肯定會對我產生疑慮的。”

左右聽了王翦的話,無不佩服他的睿智。

楚國君臣聞聽王翦領兵60萬南來伐楚,頓時亂成一團。楚王負芻立即召見項燕,令其籌劃迎敵之計。項燕知道王翦用兵如神,且手中有60萬大軍,已隱隱感到大事不妙了。他沉思了一下,回答說:

“啟稟大王,王翦率傾國之兵而來,而我軍不過二三十萬,處於劣勢,因此應當以逸待勞,攜新勝之威,速戰速決。”

楚王憂心忡忡地說:

“但憑將軍安排就是了。”

令項燕更加憂心的是,王翦的大軍開至楚國之後便深溝高壘,不肯出戰。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家,項燕知道王翦此舉是想消磨楚軍的士氣。秦軍雖然勢大,但剛剛遭遇失敗,士氣低落,如果貿然出擊,很可能會被處於劣勢的楚軍擊破。王翦打算先提高士卒的鬥誌,然後再一舉擊破楚軍。

項燕憂心如焚,日日派士卒到秦軍營前挑戰。可是無論楚軍士卒如何辱罵,王翦都拒不出兵,隻下令讓秦軍士卒好生休息,日日好酒好菜享受著。而他也與士卒同食同眠,深受士卒的愛戴。

兩軍對峙一段時間後,秦軍士卒都紛紛向王翦請戰:

“我等願為將軍死戰,大破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