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冥想終極修習:放飛心靈(3)(3 / 3)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晚上,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走進他的實驗室,看見一個研究生仍辛勤地在實驗台前工作。

物理學家關心地問道:“這麼晚了,你在做什麼?”

學生答:“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麼?”

“我也在工作。”

“那麼你整天都在工作嗎?”

“是的,教授。”學生帶著謙恭的表情承認了,並期待著這位著名學者的讚許。

物理學家稍稍想了一下,隨即問道:“可是,這樣一來,我很好奇,你用什麼時間來思考呢?”

你什麼時候在思考?不要讓自己陷入忙碌的陷阱中。忙碌有時是死神的一個伎倆,讓你在無盡的忙亂中耗去寶貴的生命,混淆了人生的方向。

通過放鬆技巧來克服壓力

很多人有著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有著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在很多時候,感到不幸福。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樣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對生活太苛刻了。

生活,這並不是個多麼高深的字眼,我們每天都要麵對的就是生活。這就要看我們是以怎麼樣的態度來麵對生活了。因為生活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要苛求生活能給我們以特殊的照顧。同時,逃避生活也並不能幸福,隻能是感到空虛和悲哀。我們不能逃避生活,也逃避不了生活賦予我們的一切,無論是幸還是不幸。所以,隻要釋放心靈的壓力,我們就會感覺到快樂。

盡管生活對有些人來說是苛刻的,比如海倫·凱勒、史蒂芬·霍金。他們非常不幸,但他們沒有對生活放棄希望,而是積極快樂地生活著,他們甚至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康的活得更加精彩,更加充實。

看到這裏,我們有什麼理由感歎生活的不公呢?他們比我們不幸,他們能做到,為什麼我們就做不到呢?說到底,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對生活要求太苛刻了。

對生活要求苛刻,不僅自己不會感到幸福,同時也會無所事事,隻會唉聲歎氣。

要知道,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特別是對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來說。要時常想到,比自己不幸的有的是,不幸的並不是自己,要在不幸的環境中,找到自我,去頑強生活。

也許現在你的處境沒有別人好,也許你的遭遇很糟糕,但是,不管通過什麼方式,隻要能開心地過每一天,你的生活就是有意義的。

如果我們把不幸看作是生活對自己的考驗,那麼我們就不會感覺到生活對我們有什麼苛刻了。如果我們不對生活要求苛刻,那麼我們就會讓自己幸福。

在家和家人聊聊天,享受家庭的溫暖;上班時開心努力地工作,享受工作帶給我們的樂趣;下班後逛逛街,和朋友小聚一下,開開玩笑,聊聊天,這是何等的愜意生活啊!

生活賦予我們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我們都要去適應它,不能對生活要求得苛刻了。一味地對生活要求苛刻,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加不幸的地步,得不償失。

對生活苛刻就是一個不幸的根源。它會讓我們內心產生壓力,這樣做什麼事情都會感覺有缺陷。我們應該對生活心存感激,用心靈去釋放壓力,這樣才能感覺幸福。下麵為大家介紹幾種舒緩壓力的方法:

運用言語和想象放鬆。這是類似輕度自我催眠的放鬆法,在安靜獨處的時候,對自己說“藍天白雲下,我坐在平坦如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裏,聽著優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放鬆、休息,恢複精力,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

分解法。請你把生活中的壓力羅列出來,一、二、三、四……你一旦寫出來以後,就會驚人地發現,“各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就沒那麼難了。

想哭就哭,哭能緩解壓力。

一讀解千愁。讀書可以使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變得心胸開闊,氣量豁達,不懼壓力。

擁抱大樹。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裏,每天早晨會有許多人擁抱大樹。據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神清氣爽。

運動消氣。法國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行業:運動消氣中心。有專業教練指導人們如何大喊大叫,通過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來“減壓消氣”。

看恐怖片。英國有專家建議,人們感到工作有壓力,是源於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打起精神。所以與其通過放鬆技巧來克服壓力,倒不如激勵自己去麵對壓力,例如去看一場恐怖片。

減緩步伐,學會慢生活

浩瀚無垠的大西洋海麵上空,出現了一個龐大的鳥群。數以萬計的海鳥在天空中久久地盤旋,並不斷發出高亢的鳴叫。更為令人驚詫的是,許多鳥在耗盡了全部體力後,義無反顧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麵上不斷激起陣陣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