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守護家庭,守護生命中的幸福(2)(3 / 3)

想了解父母的想法,就要深入到父母的內心世界。父母不說,不等於不想;父母沒要,不等於沒有需要。空巢老人不僅孤獨寂寞,還會無所寄托。心理學家強調,與父母住在同一座城鎮的子女,與父母的住處盡量不要太遠,就像日本人提倡的“一碗湯”的距離最為合適。所謂“一碗湯”的距離是指子女與父母居住的距離應以送過去一碗湯而不會涼為衡量標準。而那些與父母異地而居的子女,除了要托人幫忙照顧父母外,還應更加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平時有事沒事多打幾個電話問候,盡量在節假日的時候回家探望等。

通常情況下,女兒是母親的貼身小棉襖,但是盡管如此,在年輕的時候能夠真正體會到父母不易的也並不多,很多女人在嫁到別人家做媳婦侍奉公婆時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家裏幫父母幹的活太少,因此未出嫁時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女兒嫁出去後再回到娘家時,往往會不停地幹這幹那,總想為父母做完一切瑣事;很多女人在臨盆那一刻才體會到自己的母親有多麼不容易,因此,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影視劇中,女人生完孩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媽媽打電話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正所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年輕時不能懂得母親的心,但是有一天,當我們自己也成為母親的時候,就能夠深切體會到那種濃濃的愛子之意。而此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父母已兩鬢斑白,滿臉皺紋,腰背彎曲……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所以,女人能夠一輩子守在自己父母身邊的實在是少數。一個女人的一生承載了太多的義務,扮演著太多的角色,她是需要侍奉公婆的媳婦,是要侍奉丈夫的妻子,是要養育子女的母親……這些角色,女人都要努力去演繹,但是,在演繹這些角色的同時,也別忘了女人還是父母的女兒,也一樣有責任和義務贍養自己的父母。所以,對於公婆,要替丈夫盡該盡的義務,沒有住在一起的,則要時常去探望;對於自己的父母,也別因為自己的丈夫、孩子而置老人於不顧。

中國有句古話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也許你我都無法遵循這樣的古訓而“不遠遊”,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遊必有方”,這個“遊必有方”我們應該理解為安頓父母的方法。如果你不在年老的父母身邊,請尋求一種妥當的方式來安慰父母孤獨落寞的心靈。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巨大的遺憾總會發生在一些人身上,倘若你還幸福地擁有父母之愛,那麼,請別忘了,抽出你的百忙時間,“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談談……”

婆媳關係原則: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在婚姻中失敗的男女,總是抱怨找錯了對象,其實是他們一開始就沒有弄明白,在選擇愛情的同時,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和一種生活背景,是這種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中的瑣事,決定了婚姻的質量。使婚姻生活變得心灰意冷精疲力竭的,與其說是明火執仗的“外敵入侵”,不如說是家庭裏繁瑣小事的糾纏。許多人以為婚姻簡單得隻是嫁給一個人,從沒有想到還要嫁給那個人身後的背景。

女人之間的相處,最難的是婆媳關係,一次投票結果顯示:39.09%的女人認為婆媳間的確很難溝通;34.44%的女人認為婆媳間關係一般;26.47%的女人認為婆媳間可以相處得十分融洽。

其實,婆媳之間產生矛盾,最難受的不是兩個女人中的任何一個,而是那個當“夾心”的男人,所以為了共同所愛的男人,女人更應該互相包容,在矛盾來臨的時候,多為對方考慮,這樣的相處就會融洽。

雅楠小時候,父母兩地分居,她便隨奶奶住,在奶奶的疼愛下長大,雖不缺少關愛,但養成了任性的習慣,做事從來不想後果。

女大當嫁,如花似玉的雅楠畢業後嫁給了同學蕭軍。一年後有了可愛的兒子。本來小日子應該過得和和美美,但雅楠總是愛和婆婆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慪氣。不是給孩子穿少了,就是喂奶太多了,或孩子吃飯少了,再就是婆婆不愛幹淨了……而婆婆也總能挑出雅楠的很多毛病,家裏經常硝煙四起,蕭軍在中間左右為難。

蕭軍在哥們兒的點撥下明白了,其實老婆和老媽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分開生活,於是,他們自己買房搬出去住了,家裏才算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