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守護家庭,守護生命中的幸福(3)(1 / 3)

婆婆曾經也是媳婦,媳婦最終也可能會熬成婆婆,無論是婆婆還是媳婦,都同為女人,並且共同愛著同一個男人,為了共同愛著的這個男人,為了自己,為什麼就不能彼此寬容一些呢?女人又何苦為難女人呢?

不少婆婆容易患一種“兒媳婦恐懼症”,症狀是想到兒子結婚後有一種自己被遺棄的感覺。所以,你如果愛你丈夫,就要試著去愛他的母親,畢竟你身邊這個好男人是她培養的。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愛情的世界裏容不下第三個人。但婚姻不是,婚姻的房子裏不僅住著你與自己的老公,而且還住著兩個大家庭十幾口甚至幾十口的人。這一點是需要女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就明白的道理。

結婚前,覺得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可以什麼也不顧地愛得死去活來,愛得轟轟烈烈。但結婚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你一旦完全接受了這個人,也必須接受他的家庭。

剛剛結婚的女人要學會寬容,學著忍讓。不能再像小孩子那般的任性,那般的猖狂。

婚姻就像一個橘子,我們想要的、想吃的僅僅是那金燦燦的橘瓣,但是橘皮和橘瓣卻是作為一個整體出售的,無論你願意與否,它們總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也就是說,選擇結婚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你不單單是和你喜歡的人結婚,還要與你愛著的人的背景聯姻。你不僅要愛你喜歡的人,還要愛與他有關聯的人。因為你愛的人不隻屬於你,他還屬於他的父母和朋友。婚姻的質量不是由婚前的愛情指數決定的,它往往取決於你與他家人相處的態度。因此,選擇了婚姻的女人,如果你愛那個男人,就務必學著去接納他的家人,學著包容忍讓。

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包括他的家人和朋友……

情緒梳理原則:為孩子包紮心靈的傷口

心理學家指出,當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的時候,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恢複正常並愉悅起來,然後再啟發式地幫助孩子梳理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風雨中茁壯成長。

當人的身體受傷之後,為了讓它順利愈合,我們都會將傷口做包紮處理。然而,心理上那種無形的傷口呢?與身體上的傷口相比,心靈的傷口帶給人的創傷有過之而無不及,更需要我們“包紮”,尤其是孩子,他們的心理尚未成熟,還不具備自我療傷的能力,即使一些很小的傷害和打擊也能夠給孩子造成嚴重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為孩子“包紮”心靈的傷口。

那麼,父母們應該怎樣為孩子包紮傷口呢?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許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母親晚上去學校接兒子,發現兒子一直耷拉著頭,一臉不高興的樣子。於是,母親彎下腰輕輕地問:“兒子,媽媽感覺你好像不高興,對嗎?”兒子點點頭。

母親接著說:“那我們去街心花園玩一會兒、散散心,好嗎?”兒子馬上眼睛一亮,答應了。

在街心公園,母親陪著兒子玩滑梯和蹺蹺板。漸漸地,兒子忘記了不快樂,高興了起來。這時,母親才問他不開心的原因。原來兒子的數學作業做錯了,10道題錯了2道,被老師批評了。

母親聽完,拿出紙和筆畫了一座小山,並且在半山腰上畫了一條線,旁邊寫著“5”;然後下方又畫了一條線,旁邊寫著“6”;然後在半山腰的上方一點畫了一條線,旁邊寫著“4”。接著,母親指著半山腰對兒子說:“你看,兩個月前你在這裏,你做了10道題錯了5道。”接著又指著上麵那條線對兒子說,“前幾天,你做10道錯了4道,今天你隻錯了2道。那麼你應該在哪裏呢?”

兒子用手指了指“4”那條線上麵的位置。母親接著笑著問道:“那明天呢?”

兒子高興地搶過母親手中的筆,在山尖處畫了一條線,旁邊寫著“0”,說:“我明白了!明天我就會全做對了.”

母親抱起兒子親了一口,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與大多數母親父母不一樣,這位母親並沒有在發現孩子不高興時,立刻著急地詢問孩子原因,更沒有因內心的焦急而橫加指責孩子,而是先想辦法讓孩子的情緒好起來、解決他的情緒問題,然後才進行詢問。相反,如果母親一看到孩子不高興,就一味地追問孩子:“你到底怎麼了?快說啊!你想急死我嗎?”又或者直接指責說:“肯定又是你不乖,被老師批評了,是不是?”如果孩子再一急,哭起來,母親很有可能接著指責道:“哭什麼哭,不許哭!”……這樣的做法,雖然也是處於焦急、擔憂,但等同於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房間裏有4扇門,其中有3扇是鎖著的,被試者隻有找到唯一的那個能打開的門才能出去。在被試者尋找出口的過程中,他們會遭遇一些阻礙,比如被冷水潑、被強光照射、被大聲嗬斥等。結果,大多數被試者被嚇得亂作一團,到處亂跑,不斷地去試那些已經試過的門,遲遲找不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