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優勢在於合作,如果不懂得與人合作,或放棄與人合作的機會,你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隻有與他人合作,才能使自己享受到無限的快樂,獲得他人幫助的前提是自己去幫助他人。
大家應該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它們不止比賽了一次。下麵的故事裏還體現出了現代管理的雙贏原則:
第一次,兔子驕傲,半路上睡著了,烏龜贏了。因為烏龜在處於劣勢的時候,沒有氣餒,沒有鬆懈,堅持到底,而兔子卻犯了錯誤。賽完以後,兔子不服,於是進行了第二次賽跑。第二次,兔子贏了,烏龜輸了。因為兔子把自己跑得快的優勢轉化成了勝利,沒有犯錯誤而給烏龜機會。第三次賽跑,兔子按烏龜指定的路線跑,兔子又跑在了前麵,快到終點時,卻被一條河擋住了,兔子過不去。烏龜慢慢爬到河邊時,它很輕鬆地就遊過去了,它又跑了第一。這是因為兔子沒有改變策略。第四次賽跑時,它們說,幹嗎老這樣賽呢?咱們優勢互補合作吧!於是,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過河的時候,烏龜馱著兔子遊,同時到達終點。
第四次賽跑時,烏龜和兔子實現了雙贏,因為它們相互信任,優勢互補,這比單獨行動的速度快了很多。在商業社會裏,既然利益是第一位的,那麼,能夠獲得最大利益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而雙贏原則就能實現雙贏利益。不合作,違背雙贏原則,隻會讓雙方都輸得很慘!
一個人、一個企業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取決於是否善於合作。一個人再能幹,也難以獨自做完所有的事。有些事需要眾多人同心協力來做。人與人隻有彼此尊重和理解,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共同向著同一目標努力,才能產生1+1+1>3的功效。如果相互都不信任,甚至相互攻擊、相互推諉責任,那麼其功效就會減小。
一個人和他人相互協作發揮的能力,要比他個人的能力對成功的影響重要得多。美國有一項調查表明:96%的決策由團隊作出,而個人作出決策的隻占26%。你在公司裏工作,你是否具有團隊精神,直接關係到你的業績。
現實中,很多時候,你不僅需要和朋友合作,而且需要和競爭對手合作。然而卻有不少女人因對手而壞了自己的心態,壞了自己的人品,從而導致人生的失敗。尊重對手,虛心學習對手的長處,保持前進的動力,從而一直煥發著生命的活力,這樣的企業,這樣的人,往往可成就大業。
拳擊賽場上,兩位選手勢均力敵。前麵的矮個子選手笑容滿麵,禮貌性地向全場觀眾揮手致意;而後麵的高個子選手卻一上場就虎視眈眈地瞪著矮個子選手,對全場熱情的觀眾不理不睬,甚至連比賽的禮儀--雙方握手擁抱也粗暴地拒絕,隻是瞪著血紅的眼睛看著矮個子選手,單等裁判的哨聲。
對於高個子選手的無禮,矮個子選手顯得比較寬容,聳聳肩,一笑了之。比賽一開始,高個子選手就使出奪命招式出拳狠重,企圖先聲奪人。不但矮個子選手心裏明白,連全場觀眾也看得出高個子選手是在發泄,而不是在進行高質量、高水平的比賽。於是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矮個子選手身上,所有人都在為矮個子選手加油。
終於,比賽以矮個子選手勝利而告終,這正是眾望所歸的結果。
在這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中,矮個子選手對敵人友善的態度,是幫助他取勝的重要因素。
以和善的態度對待對手,會使你站在主動的地位,使對方處於被動態勢;而局外人也會不知不覺地站在你的立場上,從而給你建立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幫助你戰勝自己的敵人。
當今社會的主題就是競爭與合作,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學會合作,因此,競爭與合作兩者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在一個和諧融洽的團隊中,各成員互愛、互勉、互補、互利、互惠,有利於競爭本身所需的信息的互相交流,知識和經驗傳播和互相借鑒。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互相交換,我們各自就有兩個思想了。那麼,通過團隊合作我們就擁有了更多的思想。
下過跳棋的人都知道,6個人各霸一方,互相是競爭對手。大家彼此都想先人一步,將自己的10顆玻璃球盡快移到預定地點。如果你隻講求合作,放棄競爭,一味地為別人搭橋鋪路,那別人會先到達目的地。而你就會落後於人,最終失敗。相反,如果你隻注意競爭,而忽視合作,一心隻想擋別人的路,反而延誤了你自己的戰機,你還是不會獲勝。
一個富有集體感與團隊精神的群體,由於集體內部各成員擁有共同的目標而互相合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群體的內部消耗,因而能夠聚集無比強大的群體智慧和創造力,組成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團隊。
破窗效應:及時製止小錯誤的發展
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玻璃窗,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