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忙道:“列位盛情,不敢固卻。但自跟了師父,都跟著師父吃齋,恐葷素不便。”
楊戩凝視他金色眼眸,輕聲道:“有素果品,酒也是素的。”
悟空也衝楊戩笑道:“如此甚好。”
眾星月光前,幕天席地,舉杯敘舊。正是寂寞更長,歡娛夜短。玄奘與八戒沙僧俱睡去,悟空高興,多飲了幾杯,卻越喝越清醒。扭頭見楊戩也未歇下,正目光灼灼望著他哩。悟空不由笑道:“真君,跟賊一般的盯著老孫,何也?”
楊戩一怔,笑道:“賊?說到做賊偷盜的積年,誰又比得上齊天大聖?”
悟空湊近楊戩,忽揮著手中一麵銀鏡道:“說得有理,老孫便將懷中的鏡子,神不知鬼不覺偷出來了,這身手如何?”
楊戩一摸胸口,笑罵道:“這猴頭,順手牽羊功力又見長。”
悟空點頭稱謝,把玩這銀鏡道:“莫非這便是天庭的照妖鏡?”他向鏡內瞧去,忽入了靈台定境。
悟空分不清是定境還是實景,因為定境中場景,與入定前一模一樣!崇山峻嶺,寒意逼,夜色如水,楊戩坐邊上,雙手合腹前,含笑看著他。
心念一動,忽然好想握著他的手……
悟空猶豫片刻,緩緩伸出手去。兩雙手相合那一刹那,悟空忽從定境中而出。
隻見楊戩仍握著他的手,目瞪口呆道:“悟空,破妄而出了?”
悟空也不曾把手抽回,隻呆呆望著楊戩道:“何為破妄?”
此言一出,楊戩瞠目結舌道:“成仙數百年,竟不知破妄……也罷。”楊戩將神念直接印入悟空靈台。
妄心天劫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劫數之一,修過妄心劫後可稱“大成真”,心境不墮修為不失,身心內外真如不二,知行合一,怎麼想的就怎麼說,怎麼想的就怎麼做。
要說妄心劫,必先說妄心。皆有妄心,難以說是好是壞。比如生死輪回,卻超脫成仙,這就是妄心。比如起頭造反,要做皇帝,也是妄心。成者如劉邦,敗者如項羽。
妄心不能說對錯功過,但天下有此妄心,則天下痛苦。隻有一稱帝,其餘隻能入妄,豈不天下痛苦,要破此妄境,於世間隻有一個辦法。
悟空道:“天下無帝!”
楊戩笑道:“不錯,這是間的破妄之道。太上有雲,絕聖去智,即是如此。”
悟空疑惑道:“就算天下無帝,可還有權錢美色,眾生本性,亦要爭之。”
楊戩點頭道:“然也,此乃眾生之本性。蟲魚鳥獸也會爭奪,爭食,爭地,爭雌獸。因此如來佛祖說,修行要‘無眾生相’……可是話又說回來,本來就是眾生之一,又所欲無限,怎麼去眾生相?不如不去,妄中經曆。”
這就是入妄。丹道中入妄由師長護持,施法令弟子進入妄境。妄境皆有不同,是內心之欲的外化。
八戒的妄境或許是廣寒宮與嫦娥**,師父也許會妄境中興佛法於東土大唐。哈利·波特應該妄心中成為救世主構建一個和平的、沒有伏地魔的世界……嗯,哈利·波特和伏地魔又是何?
妄境沒有對錯,妄境中當個救世主與成為采花賊一般,沒有高下貴賤之分,分別隻於所作所為是不是心中真正所想,破除妄心要完全按照心中欲念行事。
譬如八戒心係嫦娥,妄境中嫦娥便會出現,她便要八戒**,是拒絕還是接受?如果因顧及禮義廉恥而拒絕,八戒就破不了妄心。
修行初入妄境,還會顧忌到禮義廉恥。後來發現妄境中可以做任何事,不會傷害現實中的任何,也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就會變得肆無忌憚,什麼都敢幹!殺放火,□擄掠,開國稱帝,一統江山……
當一切**都滿足後,才會覺得虛無,才會去尋找真正大道,此時妄心才會淡去,才會想到如何破妄。這樣一來,往往妄境中幾十年光陰已經過去。妄心天劫,實際上是修行的退欲之法。
楊戩又道:“從丹道而論,破妄之法有二。其一是收妄境歸真心,妄境中行事,與實境中行事一般無二,妄心天劫就能破了。其二是化真心合妄境。第二種破關之法凶險異常,也非正道。所謂化真心合妄境,就是把妄境中所見的一切帶到世間來,以現實為自己的妄境,如此一來便是入魔。”
妄境與實景相合,便能破妄……悟空看著兩緊緊握一起的手,不知所言。
作者有話要說:修丹道的妹子貌似不少的樣子啊~求指點~l3l4
(四庫書www.sik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