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岡·苛勒
提出關係轉換說
關係轉換說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的遷移觀點。他們主張學習遷移的重點不在於掌握原理,而在於覺察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係。他們認為產生“頓悟”兩種學習情境中原理原則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手段一目的:之間的關係,是實現遷移的根本條件。也就是說,遷移不是由兩個學習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動產生的某種東西,而是學習者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的關係的結果。
苛勒所做的“小雞覓食”的實驗是支持關係轉換說的經典實驗。關係轉換說認為對關係的頓悟是學習遷移發生的關鍵,認為學習的主體越能認清、了解和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則越容易產生遷移,遷移的作用也越普遍。
苛勒用小雞、黑猩猩和一個3歲女孩做實驗,實驗任務是在兩張紙中的一張上找到食物,這兩張紙一張是深灰,一張是淺灰,食物總放在顏色較深的一張上。先讓小雞學會辨別一種淺灰色紙和一種深灰色紙,小雞在淺灰色紙上能啄到穀粒,在深灰色紙上不能啄到穀粒,兩種紙常常交換位置,經過40~60次訓練,小雞學會了揀淺灰色紙啄米。以後變換條件,把深灰色紙換成更淺灰色紙,以觀察小雞對淺灰色和更淺灰色紙的反應,結果有70%的小雞啄新的更淺的灰色紙,隻有30%的小雞仍啄原來的淺灰色紙。然後讓二三歲幼兒和黑猩猩作類似的取得糖果實驗,結果100%的孩子和黑猩猩都到新的更淺的灰色紙上取得糖果。
苛勒根據上述實驗認為,小雞和3歲幼兒在實驗中反應的是“更淺色的紙”,而不是原來的特殊的淺色紙;它們是根據灰色紙的深淺關係發生反應,是對整體情境中所包含的相對關係的反應,而不是對特殊刺激發生反應。如果是學習A刺激的絕對性質,那麼理應選擇新成對刺激中的A,而現在並不是對具體刺激物A產生反應,而是對整個情境(深淺不同的兩張紙)的關係產生反應。
苛勒認為,如果他們是到過去總放著食物的那一張紙上去(兩個情境中的相同要素),那麼,就可以證明遷移是由於相同要素引起的。如果他們到兩個中的較淺的那一張紙上去,那就證明不是對相同要素作反應,而是對關係作的反應,這也是他們經過學習的。苛勒認為,像小雞這樣智慧低的動物都能對含關係的整體作出反應,說明這種反應是很原始的,也是根本的。它是對完形、格式塔的反應,而不是對特殊刺激的反應。根據這一遷移現象,關係轉換理論強調個體的作用,認為學習的主體對事物之間的關係認識得越清楚,並能加以概括化,則越容易產生遷移,遷移的作用也就愈加普遍。
格式塔心理學家並不否認學習依賴於學習原理的遷移,但他們強調“頓悟”是遷移的一個決定因素,認為遷移不是由兩個學習情境具有共同要素、原理或規則而自動產生的某種東西,而是由於學習者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著關係的結果,也就是說學習者領悟學習情境中的關係是實現遷移的根本條件。人所遷移的是頓悟——兩個情境突然被聯係起來的意識。對情境中的一切關係的頓悟是遷移的實質。
心靈智慧點滴
在生活中,有時人的知覺變化是在所謂“頓悟”的瞬刻間到來的。事實上,我們的感官體驗並不是互相隔絕,互不相關,或互相排斥的,而總是同某些別的刺激有某種關係。學到的前一經驗能否遷移到新的經驗的獲得中,關鍵不在於有多少共同的因素,也不在於掌握原理,而在於所有要素組織成的整體之間的關係,在於能否了解到手段一目的之間的關係。
人物誌
沃爾夫岡·苛勒,(Wolfgang Koehler,1887—1967),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獲博士學位,後應聘於法蘭克福大學。1929年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學》一書,對格式塔運動作了最權威和最徹底的論述。由於他一直和納粹政權有衝突,於1935年永遠地離開了德國,執教於美國的斯沃莫爾學院和達特茅斯大學,直至退休。1959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