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經常慨歎個人懷才不遇,也經常為個人“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哀傷不已。比如唐代才華橫溢的李白隻能“獨坐敬亭山”;一心要為百姓造福的陶潛也隻能“采菊東籬下”;創立豪放派的蘇軾卻自嘲“早生華發”。過去人以讀書做官為榮,即使李白一類的大文豪也不例外。今天我們的社會消除了職業的歧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應該努力沿著適合自己的道路前進。

找到自己的長處

非常有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鄭淵潔是我國著名童話作家、慈善家、演講家。很多70、80年代的孩子都是看著他的童話長大的。

鄭淵潔1955年出生於河北一個軍官家庭。其父原籍山西浮山。其母原籍浙江紹興。祖父和外祖父都是醫生。他在北京長大,1978年選擇用母語寫作作為謀生手段。是1985年創刊至今的《童話大王》半月刊的唯一撰稿人,創刊25年總印數逾億冊。其作品字數達2000萬字。皮皮魯、魯西西、羅克、舒克和貝塔是他筆下塑造的形象。鄭淵潔創作童話31年,作品已售出1億5千萬冊。

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鄭淵潔在讀小學時,好幾門功課成績非常不好,數學總是不及格。教師說:“鄭淵潔,將來咱們班最沒出息的那個人,就是你!”但是,鄭淵潔並不這麼看自己,他覺得自己雖有不足,但也有許多長處。

比如,自己富有想象力,看到一棵小草、一個茶杯、一把鑰匙,就能編出一個故事來;自己的作文寫得不錯,有時還被教師當成範文讀給同學聽。數學不好,並不影響他在寫作方麵的發展。

因此,他便注意在這方麵訓練自己,終於成了非常有名的童話作家。

“認識你自己”,這是歐洲古老箴言,是一條希臘人鐫刻在德爾斐的智慧神廟上的箴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從這條古老格言中得到重要啟發,認為每個人都必須修煉這項技能。

“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清自己的性情、能力和優缺點,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長處是什麼,短處是什麼,從而做到有自知之明,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除此之外,還要善於認識別人,鑒別別人,通過認識和鑒別別人而認識自己。

發掘自己的潛能

一個音樂係的同學走進練習室……鋼琴上正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超高難度!”他翻動著,喃喃自語,感覺個人對彈奏鋼琴的信心跌到了穀底,消磨殆盡。已經3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師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麼教師要以這種方式整人。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10隻手指頭奮戰、奮戰、奮戰……琴聲蓋住了練習室外教師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師是個大師。開課第一天,他給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師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1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師驗收,沒想到教師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師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周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家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學生忍無可忍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3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但教師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眼神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個人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師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超高水準……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教師,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