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錯覺
有一種特殊的知覺,它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不正確的,是歪曲的反映,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錯覺。例如: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用手拎起時總覺得鐵塊重、棉花輕;坐在開動的火車上,看到窗外的樹木在移動。為什麼會產生這些錯覺呢?主要是由於主、客觀方麵的原因引起的。如晚上看月亮和行雲,人會覺得月亮在雲中行走,這是客觀環境變化引起的錯覺。對時間快慢的錯覺主要是由於人的主觀原因引起的。
錯覺是對事物歪曲的反映,幹擾了人對知覺對象的正確認識,是消極的,但是,如果利用恰當,錯覺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如在軍事上,迷彩服等偽裝措施,就是利用了錯覺原理,給敵方以錯覺,達到求勝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從建築、攝影、戲劇、魔術、雜技之中,找到錯覺現象。
三、情感
1.情感的特征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願望、觀點而產生的一種態度和體驗。
這裏所說的客觀事物既包括個體外界的人、事、物,也包括個體本身的心理活動。例如,某位同學做了一件錯事,受到老師或父母的批評,而感到難過、內疚,這種難過、內疚是由外界引起的;再如,一個人想起某件事覺得傷心而痛哭,這種傷心是由於回憶這一心理活動引起的。所以,情感是外在或內在的刺激引起的體驗。
情感是一種主觀感受,雖然也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但反映的不是事物的本身,隻有情感的主體才能體驗到。例如:同樣在火車站候車室等車,廣播裏說某次列車晚點,一般來說這一信息不會引起不乘這趟車乘客的情感體驗,但卻會讓乘這趟車並急於去某地的乘客十分焦慮。再如,電視節目中播放的股市行情不會引起不玩股票人的體驗,但對炒股者卻有很大的情緒影響。
情感有兩種表現:①凡能滿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願望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緒或情感體驗;②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違背人的意願、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厭惡、煩悶等否定的情緒或情感體驗。
不同的情感對人的身心有不同的影響。肯定性情感使人高興、樂觀,能提高人的大腦皮層和神經係統的興奮水平,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否定性情感使人厭煩、悲觀,給人以較重的精神負擔,長期的緊張和恐懼會導致多種疾病。
2.情感的分類
情感的種類根據不同標準可分為情感狀態和社會性情感。
情感狀態根據情感發生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分為激情、心境、應激狀態。
(1)激情。這是一種爆發迅速、猛烈的情感狀態。如某件事物突然出現在我們麵前,引起我們強烈的愛憎,這種狂喜、憤怒就是一種激情。可見,激情是由外界強烈的刺激所引發的,在此狀態下,人總表現出劇烈的內心活動和外部表情,如呼吸急劇加快、全身發抖、毛骨悚然、麵如土色等。激情有積極和消極兩種狀況:①積極的激情是人們投身工作和學習的動力,會促使人知難而進,勇往直前;②消極的激情常常表現為一種盲目的衝動。
(2)心境。這是一種比較平靜和保持相對持久的情感狀態。心境的主要特點是它不一定反映在某一件事物上。人一段時期有一段時期的心境,心境一旦產生,它好像就是人這段時期看事物的眼光、角度,它使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塗抹到他所麵對的事物上。正如“喜者見之則喜,憂者見之則憂”。心境可能是愉快平和的,也可以表現為抑鬱、煩躁,如我們常說的“好像看什麼事都不順眼”。由於心境是較持久的情感狀態,它對學習、工作的影響較大,良好的心境使人精神振奮、精力充沛;不良心境使人意誌消沉、渾渾噩噩,終日無所用心、無所事事。
(3)應激。當人遇到危急情境或意想不到的事突然發生時,人產生的情感狀態即是應激,在一定程度上,這是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本能。其表現是:有的人“急中生智”,能力超常發揮;有的人“倍覺茫然”,仿佛陷入思維的真空地帶,不知所從。人難免遇到突發事件,隻要我們平時多做訓練,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情感的應激狀態下,就一定能消除恐懼,克服困難,應付自如。
根據情感的社會性內容,可以把情感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