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人世間最美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嚴正的朋友。”青少年朋友應記住這一至理名言,在生活中結識嚴正的朋友,建立有原則的親密關係。另外,你不妨認識細致地觀察你的好朋友,你將會在好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從小到大,誰沒有鬧過別扭!
小時候,在商店櫃台裏看到玩具火車,要求爸爸買,爸爸沒買,就賴在地上哭著不走;快吃飯了,卻想吃巧克力,媽媽沒給,就鬧著不吃飯;老師越要求大家舉手發言,越是故意低著頭小聲嘟囔,讓老師隻聽見聲音找不到人……這類事情多得很。
現在長大了,這類孩子氣的別扭不鬧了,卻不等於不鬧別扭了。老師要我們不要說話,好好上課,好,我不說話,看課外書,反正不影響別人;學校不允許我們跳霹靂舞,我們不在學校跳,而在家裏跳……
可見,鬧別扭就是做出與成人、與社會要求不符的或相反的事。
一、鬧別扭的原因
為什麼會鬧別扭?其心理原因是什麼?
1.不合需要
孩子有多種多樣的需要,要吃、要穿、要玩、要成人的愛撫……當自己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可能鬧情緒,鬧別扭。
青少年的需要已有了發展,除了知識經驗的積累外,與童年相比,多了一種成人感。有了成人感,就想做成人能做的事,想受到成人的待遇,不願像孩子一樣受人支配、受到限製。有時,並不是認為家長、老師話語內容不對,而是由於他們對自己提出要求時的態度、方法不符合自己的尊重的需要,傷害了自尊心。
例如,學校和社會對中學生談戀愛均持否定態度,有的教師為了使學生專心學習,一旦發現男女生有“親近”的行為,就要反複強調早戀的危害,三令五申不準談戀愛。有些中學生本不想談戀愛,也還不知什麼是戀愛。隻是在一個班級共同學習生活中,有幾個更為合得來的同學,其中可能就有異性。當純潔的友情被誤解為愛情時,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有的就會幹脆任其發展,弄假成真。
2.認為成人要求不合理
這是青少年與成人認識上的不統一造成的。這種不統一,常是由於兩者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造成的。
以讀書、學習為例。老師強調知識的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多數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點知識,將來有利於建設國家,也有利於個人發展。但有些學生從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某些現實發現,從個人收入看,知識多的不如知識少的,學曆高的不如學曆低的。於是老師、家長越是強調知識的價值,這些學生就越反感,越不想將艱苦勞動耗費在這種沒有多大價值的學習上,有的自行決定輟學經商,有的堅決要求退學就業。
其他諸如對爵士樂,霹靂舞,牛仔褲、超短裙之類的看法,也可能不盡相同。
“爵士樂太鬧了!”
“不,它表現了競爭時代的高旋律,使人振奮。”
“霹靂舞易傷身體。”
“不,它的難度大,集舞蹈、雜技、體操於一身,太來勁了!”
“牛仔褲影響發育,超短裙有礙風雅。”
“不,這才能勾畫出年輕人的優美線條,顯示出青春活力。”
這類不同的觀點導致青少年對成人要求的抵製反抗。
3.對成人提出要求的動機產生
懷疑一般來說,成人都是出自善意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而提出種種要求或作出種種規定的。由於前麵已提出過的“不合需要”,或“認識不一致”的原因,有的青少年會對提出要求者、製訂規定者,以及執行者的動機產生懷疑。如認為課堂常規、考勤製度是要卡我們學生;不許留長發,不許穿高跟鞋是扼殺我們愛美之心,於是陽奉陰違,找著機會就鑽空子。
4.出自好奇心
好奇心、求知欲也能產生反抗心理。好奇心、求知欲都是想去認識目前自己尚未了解的事物,好奇心具有某些盲目性,缺乏明確目的;求知欲是比好奇心更深一層的認識事物的內驅力。它們在科學研究、創造發明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被選定為首屆全國青少年航天科學實驗項目“控製航天飛機艙內垃圾”方案設計者,蘭州第十四中學學生王念慶就是好奇心、求知欲很強的一個。
例如,他想知道,眼鏡為什麼非要架在耳朵上,粘在額頭上、眉毛上不行嗎?人為什麼不能像“阿童木”那樣穿上“氣墊鞋”?旱冰鞋為什麼要四個輪子,兩個輪子不是更輕巧,轉彎更靈便嗎?……“控製航天飛機艙內垃圾”這一題目正是讀了美籍華人伍贛考寫的《遨遊太空七晝夜》一文,得知宇航員正在為不能控製包括自己的排泄腸在內的垃圾而苦惱的這一事實而萌發的,他說,“最可怕的是守舊”,“要讓思路不受大人束縛”。這就是可貴的好奇心、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