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心理成長篇(7)(3 / 3)

要想做到自主,不隨大流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麵,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往往遭到嘲笑和攻擊。有這樣一位少年,他本是一個好學上進、生活樸素的人,初中三年級他隨父母遷居到一個新的學校,班上隻有11個男生,個個長發齊脖,口打哨,手撥響,覺得灑脫、威風。剛來時他也看不慣,但禁不住“男子漢”們的群體壓力,他也入鄉隨俗了。父母批評他,他說:“我隻有這樣,否則,沒人理我,還會欺負我,我很孤立。但我還會好好學習的。”但是,他最後的精神防線還是崩潰了,成績急劇下降,最後竟降級了。

另一方麵,年輕的人活潑好動,有強烈的被同伴接受、得到讚許的需要。一旦脫離群體就會感到孤獨,因為怕被“淘汰出局”,所以盲目追求“領導新潮流”。年輕人喜歡交往,一切社會性的、生動的、新穎的東西都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再加上青少年喜歡模仿,所以就更容易產生從眾心理。青少年對新奇事物的敏感,使得他們在服裝、發式,行為方式上競相模仿,追時髦。

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隨著環境的變化,周圍夥伴的不斷更新,生活範圍的擴大,時髦的事物不斷地擁進自己的生活,這就對我們自主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比如,街上流行霹靂舞、緊身衣,周圍的同學不少人跳起來了,穿上了,你怎麼辦?班上不少男生已經學會了抽煙,女同學開始描眉,追星,紮耳朵眼兒,你怎麼辦?嚴酷的現實擺在我們麵前要求回答,無法逃避。這就要求我們有自主性,克服從眾傾向,避免盲目地隨大流。這首先要明辨是非,然後是要有勇氣堅持自己的正確選擇。不管時髦的事情有多少人去做,隻要是不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不利於個人進步的,哪怕隻剩下自己一個人,也不要怕孤立。

2.自主不等於對著幹

在這裏要指出的一點,是自主絕對不是處處與多數人相反。什麼事,不論是非,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要多數人讚成的我就反對,隻要多數人反對的,我就堅持。大家幹什麼,我就偏不幹什麼,大家不幹什麼,我就偏幹什麼。這種做法看上去與從眾完全不同,但實質上也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它往往是意氣用事。在心理學上叫反從眾,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自主在意見和行為上可能表現為與多數人不同,但也可能表現為與多數人一致。當個人判斷多數人的意見正確,自己也采這種意見或行為,也決定去做,這都不是隨大流,而是自主。經過思考,覺得符合自己的需要,符合自己的追求,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特點,於是自己也加入進去,這不是趕時髦、隨大流。

學會自主,培養自製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思想、天資、能力、行為,才能坐在自己生活航船駕駛員的位置上,乘風破浪駛向偉大的目標。

度好青春成長期

1988年在某市少年宮舉辦的中學生心理谘詢活動中,一個中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我不願意早回家。一回去,不是聽家長的嘮叨,就是吵嘴……”

不少同學恐怕還記得在幼兒園的生活,快到放學時,總是急切地盼爸爸媽媽快來接自己。現在長大了,上中學了,為什麼不願意早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