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心理健康篇(1)(1 / 3)

克服異常心理

一、異常心理的類別

分類的主要作用或優點是便於交流。把對象歸於某一類診斷名稱,實際上隻用了一個詞,但卻傳遞了大量關於某人行為的一般信息,於是研究者、治療者和其他人便可就心理病理學原理和具體病案進行討論。另一個優點是,施治者可依據相應類別求治者的特征,對有關人的症狀作出合理的預測,並依此安排和進行最合適的治療。

分類的弊端也與其優點同時產生,給某人定一病名也就可能使其遵從他認為施治者預期他會有的行為方式,於是有加強病症的可能;同時也可能使求治者疏忽病名之外的其他重要方麵。所以,一些臨床心理學家已不強調診斷分類,主要著眼於改變行為。

分類實際是根據相似行為症狀把人群分組;診斷則是決定如何把個體加以歸類的程序。於是分類便成為診斷的前提。最常見的大類劃分為神經症、心身疾病、人格障礙及精神病。但為考慮本書所關注的問題,我們僅將一些亞類進行討論。

(1)神經症。也稱神經病。但這種“病”並未達到住院治療的地步,隻是有病的症狀,尚未成為病,所以稱神經症更為妥當。神經症在症狀上與神經係統毫無直接聯係,實際上是一種輕微的心理異常。這類心理異常常因挫折與衝突長期得不到解決,而產生一種持久性的精神緊張與焦慮,以致給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常見的有焦慮反應、恐懼症、神經衰弱症、疑病症、癔病症、抑鬱症等。

(2)心理過程障礙。在心理過程中,即認知、情感和意誌活動過程中發生的心理困擾。如感知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和意誌障礙以及綜合性的意識障礙和智力障礙。

(3)人格障礙。人格障礙的最主要特征是有一種引起不適應行為的顯性人格品質,這種不適應是從社會的角度看的,他自己很少或根本不為自己感到焦慮。他不像一般心理障礙者那樣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毛病,也不像精神病人那樣否認自己不正常,隻是對自己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但對現實並沒有明顯的歪曲,這類障礙主要表現為人格形式障礙、人格特質障礙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我們也可以從主動的—被動的、與別人相關的—與別人疏遠的兩個維度加以認識。

(4)性行為異常。性衝動障礙和性對象的歪曲是性行為異常。它有如下情況:

①功能障礙。性衝動障礙和性對象的歪曲是為性行為異常,如陽痿、陰冷。

②對象歪曲。即不以異性成年人為性活動對象,如同性戀、戀童癖、戀物癖、獸奸。

③活動歪曲。即不以正常的性活動來滿足性欲,如露陰癖、窺陰癖、異裝癖、口交、施虐淫、受虐淫、屍奸。

④反社會。即以違反社會法律和道德的行徑來獲得性滿足,如強奸、亂倫等。

(5)精神病。一般認為正常心理、神經症或心理障礙與精神病三者之間是繼續的或邊疆的,但在行為特征或症狀上卻是遞增的。精神病患者的人格較之於神經症或心理障礙者更為紊亂,更少係統性,他們不能區分現實與幻想,從現實中退卻,自囿於一個幻想的世界之中,無視社會規範的約束,失去了生活的適應能力。但是這類病人在未發作的間歇期間能獨立活動並維持大致正常的生活。精神病患者多需住院治療,需人照管,否則很可能對其個人和社會造成危害。精神病一般分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偏執精神病3類。

(6)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亦稱心理生理反應,是一種具有心理病因的軀體疾病,這類疾病所包括的範圍極廣。

①心血管係統: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心絞痛、心動過速。

②胃腸係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神經性厭食症。

③泌尿生殖係統:排尿障礙、陽痿、陰冷、月經失調或痛經。

④內分泌係統:甲狀腺機能障礙、糖尿病。

⑤呼吸係統: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征、慢性呃逆。

⑥皮膚:蕁麻疹、突然性斑禿、神經性皮炎。

⑦肌肉和骨骼係統:周身疼痛症、類風濕性關節炎。

二、引起異常心理的原因

尋找病理原因,即是病因學的主題。異常心理和正常心理的反應一樣,都是遺傳和環境的產物。但若進一步從個體和群體考察,或從遺傳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考察,便可將異常心理的原因分為遺傳、生物、心理、社會4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