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心理健康篇(5)(3 / 3)

由於將消極情緒壓抑在內心,個體的焦慮感會明顯增強,自我感覺不好,焦慮又常以軀體不適表現出來,如頭痛、腸胃不適、疲倦等;有的則以暴飲暴食的方式去擺脫壓抑感,結果導致肥胖症。

(6)改向行為。

被壓抑的情緒與思想,有些會轉化為潛意識,潛意識又會以動機的形式,驅動某種行為。越被壓抑的情緒、思想,越可能在適當的時候以改頭換麵的方式表現出來,如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壓抑,則可能在另一種場合去表現自己,或愛好文體活動,也可能以惡作劇來釋放能量,表現自己。

精神壓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壓力,個體將某種情緒、思想轉化為潛意識,潛意識是人的原始衝動,是支配所有行為的根源。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將潛意識分為“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前者是有建設性的、積極的、向上的、能變壓力為動力,後者是破壞性的、消極的、衝動的,它可能使人做出越軌的、不道德行為,也可能導致個體人格畸變。我們要認識壓抑心理的危害性,做好自我心理調適工作。

4.壓抑心理的自我調適

(1)要正確麵對社會現實。

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係統組成的大係統;社會有光明,也有陰暗麵;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實際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和待遇上的差距。人與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2)要正確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麵去尋找原因。“勤能補拙”,用自己的勤奮特長去彌補不足之處;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隻要積極有為,長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有一首“挨打歌”唱得好:“首次挨打戰戰兢兢,二次挨打哭個不停,十次挨打眉頭緊,百次挨打骨頭硬,千次挨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夢中。”

(3)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

聖賢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能從挫折中走出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聖賢們的思想與足跡能予以我們許多啟示。孔子講學“三虛三盈”,但他不氣餒,不斷努力,終於培養出“三千弟子”。南非現總統曼德拉為反對種族歧視坐牢26年,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這些都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

(4)積極做些富有建設性的工作。

壓抑會產生厭倦、懶惰的行為。越是懶於動手做事的人,越容易發生心理危機。為了與懶惰作鬥爭,不妨列出一個工作、學習、生活日程表,包括早練、讀書、寫作、交友、上街、娛樂等。不論大小事情都列入其中,並認真、專心地去做。假如沒有心情編計劃,隻要先行動起來就夠了,你不必等到想做事的時候才開始,因為你沒有做事的欲望,可能永遠也懶得動。一旦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工作,心裏就會踏實得多。

(5)主動幫助別人,樂於助人。

如果心理壓抑者通過誌願性的工作,如社區服務或幫助鄰居行動不便的老人購物,心情就會好些。你會發現隻要有同情心,能夠理解別人,對社會也是有價值的。

(6)讓快樂進入你的生活。

許多沮喪的人放棄了他們最喜愛的業餘活動,這隻會讓事情弄得更糟。為了扭轉你目前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動,多參加社交活動,如朋友聯歡會、聚餐或看電影等。

讓微笑常寫在你臉上。心理學家通過深入的研究發現,行為能夠影響情緒。當你感到壓抑時,不要拖著雙腳垂頭喪氣地走路,要像風一樣疾走;不要躬著背坐著,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臉,要露出笑臉。這樣做本身就能夠讓你感覺良好。

(7)堅持鍛煉身體。

英國教育家斯賓認為“健康的人格寓於健康的身體”。有許多精神壓抑者通過體育鍛煉,出一身汗,精神就輕鬆多了。科學家認為,呼吸性的鍛煉,例如散步、慢跑、遊泳和騎車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為這些行動讓人機體徹底放鬆、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心情。

(8)回歸自然。

當你精神壓抑時,可漫步於田間地頭,跋涉於山河之間,看春華秋實,聽蟬鳴鳥啼,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因此產生許多聯想與靈感,悟出人生哲理,以調適自己的不適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