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心理健康篇(6)(3 / 3)

(4)迷信的從眾心理。

迷信活動在一些地方是眾人參與的活動,如跳大神、結陰親等,某中操縱者隻是一小撮,絕大多數人所貢獻的是一種隨大流看熱鬧的從眾行為。從眾是一種缺乏獨立思考的行為,但是由於個體之間相互模仿、感染、認同、暗示,使得一些本不存在的事物變得像真的一樣,操縱者就可輕易擺布從眾的人們。

迷信的矛頭直接指向科學,直接阻礙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在人類心靈中建立一種非理性的專製暴政”(培根),對人的心靈發展也是一種腐蝕。反對迷信,解放思想是永遠的話題。

3.迷信心理的自我調適

要破除迷信,從個人的角度來講,要做到:

(1)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無知是迷信的基礎,科學是戰勝迷信的有力武器。在現代社會中,真正信迷信的人多半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婦女。要解除迷信,首先就要以科學的知識武裝自己,知識能幫助人戰勝愚昧,由自發走向自覺。

(2)樹立唯物論的堅定信念,做一個意誌堅強的人。世上也有一些文化人信迷信。主要原因是沒有確立堅定的唯物史觀,意誌薄弱,看不到事物的發展規律。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磨煉意誌,不做隨大流的人。

(3)培養自身健康向上的業餘愛好。例如體育鍛煉、跳交際舞、釣魚、下棋、彈琴、書法等。業餘愛好多,既能陶冶性情,充實人生,又能抵禦迷信活動的侵蝕,可謂一舉兩得。

九、浮躁心理

1.浮躁的涵義與特點

“浮躁”一詞,《辭海》解釋為輕率、急躁。相近的詞語還有狂躁、躁動、躁鬱。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

浮躁是當前國民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特點有:

(1)心神不寧。麵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頭無底,慌得很。對前途無信心。

(2)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的心情。

(3)盲動、冒險。由於焦躁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隻要能賺到錢,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會去做。這種病態心理也是當前犯罪違紀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2.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

(1)從社會方麵上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太大。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原有體製正在解體或成為改革的對象,而新的製度相應地又尚未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就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預測,很難把握自己的未來。同時,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來在社會中處於優勢的人“每況愈下”,而原來在社會中處於劣勢的人反而高了起來。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即使是百萬大款也不能保證他永遠揮灑自如。那些處於社會中遊狀態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戰戰兢兢,在上流與下遊兩個端點間做文章,於是,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

(2)從個人主觀方麵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浮躁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急死人”,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投機主義所蕩滌的躁動化的社會心態驅使下,不少人更多的隻有一個目標:為金錢而奮鬥。但奮鬥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因而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3.浮躁心理的行為表現及其危害

(1)“炒”股票、期貨、房地產。

浮躁者炒股票、期貨的方法缺乏理智與思考,更多的是情緒與盲從。股票“買漲不買落”,結果資金往往被套牢;期貨、房地產坐等行情上揚,結果事與願違。“炒”的特點是投機。由於是一種短期行為,炒家缺乏整體考慮,失敗的為多數,但越虧越想收回成本,導致惡性循環,搞得股市及其他貿易市場“人氣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