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心理健康篇(7)(2 / 3)

由於社會存在不同的階層,各階層所占有的資源比重又不同,就促使某些人想進入社會高階層,或占有較多的社會資源,如果因種種原因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個人的自尊受挫,就會啟動自我調節機製,即通過虛榮心來達到心理平衡。例如,某人社會地位不高,她就可能在手指上戴四個金戒指,以顯示其經濟實力,從而補償自己的社會地位。

(2)中國幾千年來沉積的社會文化的影響。

如“學而優則仕”、“光宗耀祖”、“出人頭地”、“衣錦還鄉”等心理觀念,促使一些人通過自我拔高,印象整飾等手段在故裏或社會上顯示自己。

從個體心理方麵分析,有以下原因:

(1)麵子觀念的驅動。

多年前,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認為,統治中國的三女神是“麵子、命運和恩典”。“講麵子”是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民族心理,所謂“麵子”,是一種社會地位,是達到社會所認可的成就而獲得的聲望。麵子行為反映了中國人尊重與自尊的情感和需要,對麵子的珍惜和愛護是昭示和維護自己榮譽、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現。每一個中國人從小就受到維護麵子的心理訓練,丟麵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於是有些人為了不丟麵子,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顯示自我。

(2)與戲劇化人格傾向有關。

愛虛榮的人多半為外向型、衝動型,反複善變、做作,具有濃厚、強烈的情感反應,裝腔作勢、缺乏真實的情感,待人處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3)虛榮心的背後掩蓋著的是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缺陷。

具有虛榮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與心虛等深層心理的缺陷,隻是一種補償作用,竭力追慕浮華,以掩飾心理上的缺陷。

3.虛榮心的行為表現及其危害

(1)物質生活中的虛榮心行為。

主要表現為一種病態的攀比行為,其信條是“你有我也有,你沒有我也要有”。有些人即使債台高築,也要打腫臉充胖子,與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當官的則比轎車、比住房、比待遇、比職級……就是不比貢獻。一般人家在操辦紅白喜事時,講排場、擺闊氣;在住房裝修中,比豪華氣派;在生活消費中,大手大腳,寅吃卯糧、借貸消費,以求得周圍人的讚賞與羨慕。

(2)社會生活中的虛榮心行為。

主要表現為一種病態的自誇炫耀行為,通過吹牛、隱匿等欺騙手段來過分表現自己。例如有的人吹噓自己是XX要人的親戚、朋友,自己是XX家、XX長、有XX大作,有XX專利,自己的兒女如何孝順、如何有出息,或者對子女抱有高期待,施以高壓。有的人在名片上冠以誇大不實的“頭銜”、“職稱”等;有的人將自己的某些短處隱匿起來,或以李代桃、偷梁換柱,欺世盜名。這種情況已漫延到一些單位、部門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總之,在真實的麵上製造一層炫目的“光環”,使你真假難辨,而虛榮者從中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

(3)精神生活中的虛榮心行為。

主要表現為一種病態的嫉妒行為。虛榮與自尊及臉麵有關,自尊與臉麵都是在社會互動中才能得以實現的。通過社會比較,個體精神世界中逐步確立起一種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又下意識地驅使個體與他人進行比較,以獲得新的自尊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虛榮心的人是否定自己有短處的,於是在潛意識中超越自我,又嫉妒衝動,因而表現出來的就是排斥、挖苦、打擊、疏遠、為難比自己強的人,在評職、評級、評優中弄虛作假。

虛榮心是一種為了滿足自己對榮譽、社會地位的欲望,而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的社會情感。有虛榮心的人為了誇大自己的實際能力水平,往往采取誇張、隱匿、欺騙、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會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其危害於己於人於社會都很大,個體極有必要克服虛榮心。

4.虛榮心的自我調適

(1)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對榮譽、地位、得失、麵子要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態度。人生在世要有一定的榮譽與地位,這是心理的需要,每個人都應十分珍惜和愛護自己及他人的榮譽與地位,但是這種追求必須與個人的社會角色及才能一致。麵子“不可沒有,也不能強求”,如果“打腫臉充胖子”,過分追求榮譽,顯示自己,就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同時也應正確看待失敗與挫折,“失敗乃成功之母”,必須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挫折中悟出真諦,才能自信、自愛、自立、自強,從而消除虛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