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滿灌療法,治療一開始時就應讓求治者進入最使他恐懼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象的方式,鼓勵病人想象最使他恐懼的場麵,或者心理醫生在旁邊反複地,甚至不厭其煩地講述他最感恐懼情境中的細節,或者使用錄像、幻燈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懼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慮程度,同時不允許求治者采取閉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為。
在反複的恐懼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慮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麵色發白、四肢發冷等植物性神經係統反應,但求治者最擔心的可怕災難卻並沒有發生,這樣焦慮反應也就相應地消退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帶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經過實際體驗,使其覺得也沒有導致什麼了不起的後果,恐懼症狀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習能鎮驚”是滿灌療法治療的要訣。國外報道,即使病程超過20年的恐懼症,經過3~15次滿灌治療,也有希望治愈。
係統脫敏療法效果好,設計合理,不足之處是治療時間較長、方法比較繁複,而且需要求治者高度的配合和耐心,而滿灌治療是一種快速脫敏療法,如果求治者合作,可以在幾天或幾周內,最多在2個月內可取得明顯療效。
英國心理治療專家馬克斯(Marks)教授1982年在成都舉辦的精神衛生講習班上曾示範此法。當時馬克斯以這種方法治療一個有不潔恐懼症和癌症恐懼症的女病人。由於怕髒,她每天花大量時間洗手,洗家具,擦牆壁地板,幾年不睡自己的床而與母親同睡,覺得廚房炊具很髒而到餐館去吃飯,全家人為此極為不安。
馬克斯醫師自己帶頭,用手接觸牆壁、地板,甚至鞋底,又用髒手去接觸水杯,故意把杯口弄髒,再喝這杯子裏的水,讓病人照樣去做。做完之後兩小時內不準洗手,讓接觸髒物引起的焦慮和恐症情緒經過兩小時的延緩,自行獲得部分消退。兩小時後開始洗手,最初病人要洗1小時,以後洗手時間給予限製,逐步縮短到三刻鍾,半小時,一刻鍾。每天讓病人在家裏重複上述過程,幾天之後,又讓她回到自己那塵封半年的髒床上去睡,最後又讓病人到腫瘤醫生門診部候診室去,並坐在癌症病人坐過的椅子上,並與癌症病人握手。
這一切措施使患者陷入十分驚恐、失眠、食欲不振、“簡直受不了”的狀態,而且不用任何鎮靜藥物,等待焦慮狀態的自我緩解。根據短期觀察結果表明,近期療效較好。
2.滿灌療法的原理
滿灌療法的一般原理是:由於恐怖是經過經典和條件作用而學習得來的,因此,恐怖行為是一種條件反應。某一事物或情境在一個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懼體驗,會激發他產生逃避行為,而不管此事物或情境是否真的構成了對他的威脅。這種逃避行為會影響恐懼體驗的強弱,從而起著負強化的作用,由此,專家們認為,與其逃避,不如讓患者麵對。一旦患者毅然正視恐懼,恐懼就會減輕。
滿灌療法的治療步驟是:
(1)確立主要治療目標。要認真找出引起求治者恐怖焦慮的事物、人物或場景,以便安排係統的主攻方向。
(2)向求治者講明治療的意義、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要求高度配合,樹立堅強的信心和決心。尤其要求求治者暴露在恐怖情景中不能有絲毫回避意向和行為,且最好取得家屬配合。
(3)治療期間應布置“家庭作業”,不斷訓練,鞏固治療效果。
(4)施治者可采用示範法,必要時隨求治者共同進行治療訓練。鼓勵求治者建立自信,大膽治療,促進暴露。
(5)學會係統肌肉放鬆法等訓練方法,在做好充分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滿灌治療。
滿灌療法常被用來治療焦慮症和恐懼症。但在具體運用時,還要考慮求治者的文化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發病原因和身體狀況等因素。對體質虛弱、有心髒病、高血壓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應用此法,以防發生意外。
3.使用滿灌療法的注意事項
(1)要向求治者說明滿灌療法帶來的焦慮是無害的。隻有求治者體驗到嚴重緊張,麵對害怕,並且忍耐1~2小時以上,恐懼情緒才會逐漸消失。經過一係列先易後難的漸進的滿灌暴露作業後,就會起到控製病情的作用。
(2)不允許有回避行為,否則會加重恐怖,導致治療失敗。
(3)使用此法,必須對求治者的身心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否則不僅會影響療效,而且有可能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