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心理健康篇(10)(3 / 3)

當一個人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認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還糟的事情時,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極端的、負的不良情緒狀態之中。糟糕至極常常是與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及對周圍環境的絕對化要求相聯係而出現的,即在人們的絕對化要求中認為的“必須”和“應該”的事情並非像他們所想的那樣發生時,他們就會感到無法接受這種現實,因而就會走向極端,認為事情已經糟到了極點。“RET認為非常不好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盡管有很多原因使我們希望不要發生這種事情,但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事情絕對不該發生。我們必須努力去接受現實,盡可能地去改變這種狀況;在不可能時,則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

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種特征,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嚴重情緒障礙的人,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尤為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往往是難以自拔的,此時就極需進行治療。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障礙是由人們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簡要地說,這種療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療非理性,幫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以改變認知為主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求治者減少或消除他們已有的情緒障礙。

3.合理療法的步驟

治療的第1步,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維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幫助他們弄清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怎麼會發展到目前這樣子,講清楚不合理的信念與他們的情緒困擾之間的關係。這一步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向求治者介紹ABC理論的基本原理。

治療的第2步,要向求治者指出,他們的情緒困擾之所以延續至今,不是由於早年生活的影響,而是由於現在他們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導致的,對於這一點,他們自己應當負責任。

治療的第3步,通過以與不合理信念辯論(disputingir rationalbe-liefs)的方法為主的治療技術,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治者產生某種認知層次的改變。這是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

治療的第4步,不僅要幫助求治者認清並放棄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從改變他們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犧牲品。

這4個步驟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緒困擾和障礙即將消除,求治者就會以較為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從而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擾了。

在合理情緒治療的整個過程中,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方法一直是施治者幫助求治者的主要方法。這幾乎運用於每一個求治者,而其他方法則視求治者情況而選用。

在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技術就是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技術;其次是合理的情緒想象技術,認知“家庭作業”以及為促使求治者很好地完成“作業”而提出的相應的自我管理方法。其他一些技術方法,或不作為主要的方法,而作為輔助的方法;或隻在治療的最後階段如決斷訓練、社交技能訓練等方麵使用。

艾利斯曾指出,合理情緒治療可以傾向於采用多種多樣的技術方法,隻要是將這些方法運用於合理情緒治療的框架之中,這都是允許的。但在治療過程中應強調改變求治者的認知。如果施治者的工作重點放在改變求治者的情感和行為上,而很少強調認知改變,那就應懷疑這樣的治療是不是合理情緒療法了。

五、谘客中心療法

谘客中心療法是人本主義心理療法中的主要代表。人本主義心理療法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心理療法,其指導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出現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這個療法不是由某個學派的傑出領袖所創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觀點的人實踐得來的,這裏有患者中心療法、存在主義療法、完形療法等。在各派人本主義療法中,以羅傑斯(C.R.Rogers)開創的谘客中心方法影響最大,是人本主義療法中的一個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