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厭學的原因(1)(2 / 3)

課堂學習中減少疲勞、保持健康的方便方法,是根據前後課程性質、學生年齡及精神、上課時間及天氣等實際情況,在45分鍾裏搞點短小的歌唱、遊戲、自由會話、個人讀寫。其次,學習方式和練習都不要單一化,要利用多種感官去接受多種信息。特別不要誤認為“抓緊45分鍾”隻是加強勞動強度。在20分鍾時能夠回想一下當堂所學材料,然後自由交談或自學5分鍾,再繼續進行學習。

應試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在教育曆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如今已經變成一個貶義詞,它是相對素質教育而言的。應試教育也稱“升學教育”,強調“雙基”和能力與智力因素,這本無可厚非,問題在於片麵教育。

通過近百年人類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同步教學(班級授課製)所追求的教學內容是雙基教育,也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雙基教育單純的重視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傳授技能,而忽視學生的學習實踐和能力的培養,忽視德育,忽視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一種有嚴重缺陷的片麵教育。

(1)應試教育過於偏重智力,而忽視了德體美勞;重視應考科目,忽視選修和免考科目。臨近中考、高考,課程表上除了中考科目語數英物化政體外,其他科目全部取消,可謂極端真實,真實極端。

(2)應試教育重視書本知識量,忽視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自我探究能力的開發。中國學生的知識水平是較豐富的,但往往缺乏創新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任重道遠的是,目前進行教育改革正是以往填鴨式造就的英才們領導的,麵對今天的學生,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3)應試教育太重理論,忽視活動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偏重簡單“高效”的講授法,忽視學生能動的發現法。應試教育不尊重人的存在,不能調動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而簡單一化為機械的加工。

(4)應試教育偏重“好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尤其是差生。學校教育成為嚴酷的,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三重壓力的淘汰賽。英才三兩人,犧牲一大片。要知基礎教育(包括高、專、職及成人高中)是服務大多數的普通的普及式教育。培養少數人才,耽誤較多人,反映了應試教育的極端功利性。

學習壓力太大

父母們經常反映:我的孩子平時學習很刻苦,每晚主動完成作業,主動預習、複習功課,平時考試成績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但一到大考,分數立刻下降,高考時甚至比模擬考試低了五六十分。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些都是由生理、心理因素導致的考試壓力大,丟了不該丟的分。

除了考試緊張外,壓力過大還會引起以下生理性疾病:

(1)失眠、睡眠質量不佳:大多數壓力大的考生,在考前一段時間內都有失眠的經曆,晚上睡眠不足,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狀態,引起學習效率低下。

(2)急躁易怒:考生的心情變得極差,動不動就發火,做功課是粗心急躁,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3)女生月經紊亂不調,調查顯示,高考學生中有25%的女生因壓力過大而引起月經紊亂,甚至暫時性閉經,使她們更加憂心忡忡,不能全心全意麵對考試。

學習壓力太大

為什麼學生會患厭學症,考試壓力大?

(1)因貪玩而厭學,這類學生需要進行教育,引導他們進入正常學習軌道。

(2)因焦慮、緊張,精神不能集中而厭學,這類症狀往往是因為左右耳前庭功能紊亂所造成的,需要進行理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種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數厭學的學生同時具有這兩種誘因。社會調查資料表明:80%以上的貪玩、成績難以提高的學生,伴有左右耳前庭紊亂症狀,伴有學習焦慮現象。

人的眼、耳等感觀都與大腦有著直接的聯係——假如一個人帶上了不合適的眼鏡,大腦給他的反饋信息就是感到眩暈;假如一個人耳前庭功能紊亂,他就會產生焦慮情緒。人的雙耳跟神經係統有著密切的聯係。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內可傳遞神經元,促進腦垂體分泌內啡肽,控製神經係統的神經條件反應和平衡;外受頭部位置變動控製,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緊張度。正是因為耳前庭和神經係統的協調作用,我們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做出各種動作,說出想表達的語言,保持積極的情緒。耳前庭也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耳前庭出現失衡就會影響人體神經係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