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厭學的原因(2)(2 / 3)

(6)生理方麵:①連續的講堂、持久的學習,學生們早就盼望能利用下課時間調節大腦。下課鈴聲一響,就有一種自然的放鬆感,聽課的注意力很難集中。②坐的時間長了就有一種渾渾噩噩的感覺,或有點按捺不住想出去運動運動,調節一下心態。③有時想上廁所,因“拖堂”而非常尷尬。④連續的上課,眼腦等發脹、疲倦。

(7)其他方麵:值日生在快要上課時才能擦黑板,其粉筆灰塵汙染了教室內的空氣,也影響了其他任課老師的上課情緒。

“滿堂灌”要慎重

北京中小學課堂教學2004開始實行新的課堂評價標準,新的評價標準裏首次增加了講堂氣氛、學科特點等評價項目。上課使用“滿堂灌”方式授課的老師,還將被“亮黃牌”以示警告,“我講你聽,我教你學”這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將在北京絕跡。

毋庸贅言,“滿堂灌”的確引起了教學效果的“少慢差費”(葉聖陶語),在學校教育中,它已成為很多需要拋棄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代名詞。然而,作為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一,“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滿堂灌”式教學法是否真的毫無是處了呢?真的到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地步,非得讓其“在課堂上絕跡”了呢?

翻開中國曆史所看到的傳統教育所創造的輝煌,以及國外很多地方都在學習、參照中國基礎教育的事實,都證明了傳統教學法的合理性。課堂教學是一種講效益、有目的的活動,作為知識的傳授和信息的交流,以講授法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法仍然不失為最符合效率原則的方法之一。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育要改革,要創新,但並不等於要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方式,很多新課程課堂上常用的合作討論、探究等教學方式,效果自然不錯,但並不是所有知識都有必要並適合去探究的,如一些專題知識、人物背景、知識間嚴密的邏輯推演等,離開了講授法,讓學生獨立去自主建構,有時就很難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是課改的方向,但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之間相互處理,顯然是不現實的。

一位校長在一次經驗交流會上頗為自得地說:“我要求每位老師每節課講解的時間不超過7分鍾。”這種提法顯而易見是極不科學的——老師麵對的不是一台台可以機械操作的機器,而是一個個智力、年齡、興趣和愛好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課堂教學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過程,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會有許多新的生成,硬性規定每節課隻能講解多少時間,不過是給老師套上沉重的枷鎖。事實上,一節課是講還是不講,講多少時間,應該依據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反應情況而定,決不能搞“一刀切”。

如此看來,“講”並不是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動力的罪魁禍首,必要的知識講述絕非可有可無,“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無關是非,關鍵還在於老師授課的水平和藝術,此外還要注意把握好度,切不可過頭,否則就成“滿堂灌”了。老師隻有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平等、生動活潑、情趣橫生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才能以課堂主人的姿態出現,傳統教學法也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

教育體製的問題

先說一個耳熟能詳的事情,在國際奧林匹克大賽中,桂冠榮譽許多時候都屬於中國的學生,甚至已經可以說是中國的專利了。同樣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國際大獎——諾貝爾獎,但至今沒有一個中國本土科學家的席位。

多遺憾。這說明中華民族、中國教育的悲哀。美國人可以把電腦打造得像傻瓜人腦一樣的靈活,而中國的教育卻每每把人的大腦變得像電腦一樣的死板。

人之所以為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處於統治地位,是因為人類善於發明並利用工具,即我們的祖先所說的“善假於物”。

但是曾幾何時,中國的教育卻把這個原則給忘掉了。可能許多學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們是否真的懂得其中的深刻哲理?

曾幾何時,學生的大腦已經變成了一個存放死知識的硬盤!

曾幾何時,學生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學習的工具!中國的學生那刻苦學習的精神和他們大腦裏儲存的東西讓許多外國人汗顏。可是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需的呢?有多少是垃圾呢?有多少純粹是負擔?這知識的世界,本沒有垃圾,隻不過是資源放錯了位置,或者我們沒有利用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