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中國的教育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學生利用資源上呢?機器可以做的儲存和計算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學生辛苦去記去背呢?
有一篇文章,是一個物理學家的妻子寫的。盡管她的丈夫在學術上取得了許多了不起的成績,讓許多人仰慕,然而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鬆自己和享受生活。然而想想曆史上那些偉大的科學家,他們許多都是懂得生活的。
例如愛因斯坦,他是一個奇才,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然而他的生活並全部都是物理。他酷愛藝術,特別是音樂,小提琴還拉得很好。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僅僅是榮譽嗎?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快活的生活著,為了自己,為了家人和朋友。
而中國的體製教育似乎忘記了這些人的功能。
體製中的具體問題
(1)課堂上教師可以隨便說話,同學卻要舉手申請發言權限才能夠對教師進行提問和回答,強化了紀律,卻忽略了同學的個性和自由。
(2)學習科目多,作業量很大,老師無法令同學愛上學習,卻隻能讓同學對學習產生厭煩。
(3)多方麵限製同學的自由,甚至出現在校必須購買校服等種種封建“包管”現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用從前的經濟觀念要求同學,本身就是違背國家政策,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一種行為。
(4)考試太多、同學壓力過大,社會上所需要的,並不是一紙文憑和儒雅的同學作風,即便是有再高的學曆和知識,麵對社會的驚濤駭浪,隻能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劣勢。
(5)學校不考慮同學的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為第一利益,同學必須服從學校,這違背“服務第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宗旨。每年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在同學和學校之間,同學本身應定位為消費者,而學校作為服務方,必須以同學的利益為第一位,實際上,有多少學校能讓同學滿意呢?
(6)教育過於僵化,通過一味填鴨式的傳統學習方法,令學子們苦不堪言。學習,已經不再是滿足同學求知欲的一個合理的途徑,而是令同學感到壓力重重的一個包袱。試問各個學校,各個教育主管部門,還有各位家長,假如讓你們背著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發展,去賺錢,你們會開心嗎?你們會工作好,會發展好,會賺錢好嗎?不給同學減壓,是很難改善厭學情緒的。
(7)紀律是關乎一個社會環境穩定的一個規範和規章製度,是以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定的,並不是某個學校領導或者老師,為了自己管理方便而漠視同學感受然後定的。同學在走廊裏不許說話,在講堂上保持肅靜……這樣的環境和規章製度實在有點沉悶。
(8)亂收費問題。這個問題是最敏感也是廣大同學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些學校用分數來為自己提高檔次,用分數線來向同學收取錢財,動輒幾千幾萬的所謂“借讀費”實在令人不滿。學校需要建設,那是學校自己的發展,試問學校的建設壯大又為我們的同學帶來了什麼?同學真的因為學校的擴建,學校的拚命斂財而獲得成績和知識的提高了嗎?
(9)補習班的問題。補習班的存在令廣大家長頭痛不已,某些老師為了在工資之外賺些外快,甚至上課的時候不把知識全部講完,待到補習班再一一點明知識要點。知識是學校提供的,卻被老師倒賣升值,這種現象實在不符合“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教師形象。
(10)早戀、性教育的問題。這是目前比較敏感的話題,然而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為同學在青春期的年齡,都是在讀書,因此校內的性問題,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重大責任,有些同學直到結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些人因為接觸了不正確的性教育走上歧途。一味的隱瞞壓製,是不能讓同學們明白真理的。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花季的同學最困惑的時候,最需要老師的教育和指導,這樣的教育,才能讓這些尚且懵懂的同學走上正途,成為一個生理和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
(11)叫家長。同學一旦犯了什麼過錯,就要叫家長,把責任一把推到家長這裏。的確,在教育上,家長的確要比教師方便許多,然而,許多老師似乎把叫家長當成威脅同學的“殺手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