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厭學背後的疾病和應對(1)(1 / 3)

你神經衰弱嗎?

著名作家孫犁在1986年6月發表的《紅十字醫院》短文的一開頭寫道:“1956年秋天,我的病顯得很重,就像一個突然撒了氣的皮球一樣,人一點精神也沒有了,天地的顏色,在我的眼裏也變暗了,感到自己就要死亡,悲觀得很。其實這是長期失眠,神經衰弱到了極點的表現。”這一段描述可以說是神經衰弱患者的“自白”、“主訴”,它寥寥幾筆,使得神經衰弱病人的一部分思想感情躍然紙上。

“神經衰弱”作為一種心理疾病的名稱,首先是由美國的比爾德在1868年提出來的。他認為神經衰弱主要由於心身過度疲勞,引起了中樞神經係統刺激性衰弱,表現為十分敏感,容易疲乏。

通常講來,有4種人容易神經衰弱。

(1)缺乏自信性格的人。這類人幹什麼事都沒有信心,依賴性大。我認識一位女青年,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但是她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都要“請示”她的媽媽,她胸無主見,缺乏獨立意識和自主行動。她神經衰弱,經常失眠睡不好覺。

(2)強迫性性格的人。這類人過分求全,總覺得事情不是十全十美。我認識一位中年醫生,他學習刻苦,醫術很好,在病人當中享有威望。可是他有一個總是改不了的“毛病”,那就是他沒完沒了地要用肥皂洗手,唯恐手上不幹淨,有傳染病菌。他也是神經衰弱,經常失眠。

(3)憂鬱性性格的人。這類人總是動不動就會悶悶不樂。

(4)歇斯底裏(俗稱“癔症”)性格的人。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虛榮,不能克製自己的欲望。

神經衰弱和職業、工種有密切的關係。從事腦力工作的人比起從事體力工作的人,神經衰弱的發病率一般要高幾倍。有人調查,體育學院的大學生很少患有神經衰弱的;可是準備報考大學的高中生,神經衰弱發病率卻最高,而且隨著高考的激烈爭奪程度的提高,有逐年增多的趨向。從這個簡單的調查可以看出,神經衰弱是腦病,是因為用腦“過度”或用腦不當,而引起大腦功能嚴重失調的疾病。

從神經衰弱屬於大腦功能嚴重失調的觀點出發,就可以確定出在3種情況下,有可能得神經衰弱這種疾病:①如果長期緊張地從事腦力勞動,可是卻不爭取或者得不到大腦功能的放鬆和調節時;②如果遭受強烈的精神創傷,可是卻不爭取或者得不到安慰和疏導時;③如果持續地憂鬱悲傷,可是卻不爭取或者得不到溫暖和關懷時。在這些情況下都有可能得神經衰弱病。

得了神經衰弱病怎麼辦?一是不要過分緊張焦慮;二是要及時地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不可延誤。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地安排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時間,注意勞逸結合,有緊有鬆,不要把精神像滿弓似地繃得緊緊的,要放鬆思想,緩和情緒。一般說來,在比較緊張的腦力勞動1個小時後,就應當散散步,活動一下身體,最好是能夠在空氣新鮮的地帶做做簡單的體操。實驗證明,這樣做10分鍾,就可以使耐力增加大約15%以上,使消除疲勞的時間縮短大約80%以上。你看,這樣的休息,難道不是不僅僅沒有“浪費”了時間,反而倒是因為提高了工作效率,而節省了時間嗎!?至於怎樣預防神經衰弱,有兩個辦法不妨一試:①保持舒暢、愉快的心情,要想得開、放得下,不被煩惱所困擾;②養成每天風雨無阻地進行體育運動的好習慣。如果你善於調整和穩定你自己的思想情緒,再加上堅持體育運動,增加大腦的興奮和抑製的交替過程,那麼,我有充分把握地說,神經衰弱的毛病就會從你身邊逃開,你就不會感到疲勞不堪、精力衰竭,而會覺得情緒飽滿,精力充沛。

警惕精神崩潰

中國有句俗話,叫“兵敗如山倒”。意思很明白,比喻兩軍交戰,一旦一支軍隊打了敗仗,往往會像雪崩山傾似的分崩離析,潰不成軍,一發而不可收拾。這就像玩多米諾骨牌一樣,將牌按一定間距擺成一個矩陣,隻要推倒一張骨牌,就會很快地引起連鎖反應,瞬間所有骨牌便會一個個被撞倒。

中國曆史上有個著名的戰役,叫“淝水之戰”。秦王苻堅率90萬大軍攻打東晉,在淝水一帶,被兵力隻有他1/20的晉兵打得大敗。結果,苻堅及其將士驚恐萬狀,望風而逃。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個戰例所記述的秦國幾十萬大軍爭先恐後,競相逃跑的場麵,恰恰是心理上的“多米諾效應”。這種效應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的。一個球隊被人家打得大敗,心理上沒有受挫的準備,往往連戰連敗,一蹶不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缺乏心理訓練。同樣,一個人在遭到失敗時,有時也會出現“多米諾效應”,覺得自己一切全完了,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灰心喪氣,再無鬥誌。